這份通告是諸葛亮親手寫的,用最簡潔的文字將三省六部一台九寺五監的職能寫的清清楚楚。
更重要的是這套官職體係與大漢目前正在實行的官職體係出入不大,所謂的六部隻不過是現下正在實行的六曹,隻是將六曹職能更加明確化,正規化了而已。
變化不大百官就容易理解,容易理解就容易接受,受諸葛亮邀請參與過官製討論的張昭當即出列拜道:“臣附議,此套官職體係更加合理,職能更加明確,可以實行。”
其他官員也沒意見,紛紛躬身附議,對他們來說也就改了個官職名稱而已,沒啥不能接受的。
劉備滿意點頭道:“既然諸位愛卿都無異議就照此辦理,軍師,宣讀封賞詔書吧。”
“喏……”諸葛亮走上高台,從陳到手中接過詔書高聲喊道:“車騎將軍關羽……”
洋洋灑灑念了一大段廢話,最後才念出眾人最關心的內容。
“封關羽為楚國公,拜為大將軍。”
眾人聞言全都本能的向關羽看去,眼裡除了羨慕沒有其他情緒,這個封賞實至名歸,要知道關羽可是敗走麥城丟了荊州又反奪江東打回荊州的人物,這事傳出去誰不說聲佩服,封楚國公拜大將軍舍他其誰?
關羽本人卻激動的不知所措,封國公倒沒什麼,但拜大將軍嘛……
要知道大將軍可是大漢軍中第一人,地位高於丞相,是妥妥的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能擔任大將軍的哪個不是人中龍鳳,韓信衛青霍光等先賢暫時不說就說最近的,上任大將軍可是袁紹。
現在他關雲長竟成了大將軍,這讓關羽多少有點恍惚。
他一個販賣紅棗綠豆的小商販竟成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大將軍,怎麼聽都感覺不真實。
因此關羽愣了許久才出列拜道:“謝陛下。”
諸葛亮繼續念道:“封孫權為齊國公,拜為司空。”
孫權的身份擺在那,不給個國公說不過去,雖然封了國公拜了三公司空,但沒給具體官職,繼續在家養老吧。
孫權對此也早有預料,出列拜道:“謝陛下。”
諸葛亮繼續道:“封張飛為魯國公,拜為車騎將軍,封馬超為蜀國公,繼續擔任驃騎將軍。”
這麼多天過去,費禕已從涼州返回並彙報了馬超與馬謖的去向,得知馬超綁架馬謖打西域去了,劉備便沒再追究,也沒法追究,人都出玉門關了上哪追究去?
“封諸葛亮為吳國公,拜為丞相兼尚書令,封糜竺為越國公,戶部尚書,封簡雍為燕國公,禮部尚書,封孫乾為涼國公,封趙雲為鄭國公。”
劉備一口氣封了九位國公,除孫權馬超這兩地位超然的諸侯和諸葛亮這位半路加入卻居功至偉的首席謀士之外,其餘全是隨他從中原過來,不離不棄的老兄弟。
關羽張飛趙雲,糜竺簡雍孫乾幾人可都是妥妥的原始股,在劉備最落魄的時候不離不棄的跟著,現在劉備登基了,自然要重點照顧這群老兄弟了。
不出意外的話,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都不會再有新的公爵了,畢竟劉備已經稱帝成勢,不需要彆人雪中送炭了,再想立下足以獲封公爵的功勞不太可能了。
宣讀完九位公爵的冊封之後諸葛亮懶的念了,直接將詔書展開讓大夥自己過來看。
詔書剛一展開,附近官員便呼啦一聲全圍了過來。
這群精明的老家夥沒去看爵位,反而齊齊將目光投到了三省六部官員的任命上。
爵位隻是特權,官職才是根本利益,這些實權官職落在誰的手上誰就能在朝廷決策中掌控話語權,所以首先要看的就是三省。
三省分彆是中書省,參與朝廷大事的商議決策並起草詔書,掌握決策權。
門下省負責審議,駁回中書省的決策。
尚書省掌管六部,負責執行中書省的決策。
六部的職能更是清晰明了,詔書上關於三省六部的任命如下:
中書省中書令:張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