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身處於這空蕩蕩的大殿,當即就想到了,林昊當初對朱允炆的諫言。
今日的朝會議題,他不是沒有第一次聽了。
早在朱允炆登基之初,林昊就向朱允炆提過,要他為了還百姓公道,不惜忤逆先皇恩旨,不惜得罪天下佛門。
“咱也萬萬沒有想到,他們會攫奪這麼多的土地。”
“簡直是人心不足,蛇吞象啊!”
想到這裡,朱元璋就不禁開始思索了起來。
他現在已經知道了這些,在外人看來,對他朱元璋恩重如山的寺廟的胃口。
他回去之後,是立即收回恩典,立即打壓,還是揣著明白裝糊塗?
想了半天之後,他還是決定揣著明白裝糊塗。
原因無他,
隻因為不論是在天下百姓看來,還是天下佛門看來,寺廟對他朱元璋都恩同再造。
儘管在他自己看來,他在寺廟裡不是正在挑水,就是正在挑水的路上,可在天下百姓和天下佛門看來,卻不是這麼一回事。
沒有辦法,他隻有揣著明白裝糊塗,隻有寄希望於後世之君,替他收拾這個殘局!
“如此想來,他林昊在這個建議,還真就是為了允炆好,為了大明第二位皇帝好。”
“好!”
“咱就瞪大眼睛看看,百姓們會不會發自肺腑的高呼一聲‘皇帝陛下萬歲’!”
也就在朱元璋如此思索之時,他麵前的場景,就再次發生了轉換。
禦書房之內,
朱允炆正坐於龍椅之上,方孝孺和黃子澄以及齊泰三人,側坐於龍椅之下,右側的文官三把交椅。
至於魏國公徐輝祖和曹國公李景隆二人,則分彆坐在左側的武官第二和三把交椅。
至於那靠近皇位的左側第一把交椅,則空空如也!
朱元璋知道這是誰的位置,既然這人不來,那就屬於他這個來自於洪武六年的朱元璋之魂了。
也就在朱元璋入座之後,太監們就端上茶盞而來,給五位參與內朝的重臣一人送上一杯香茶。
“謝陛下!”
朱允炆點了點頭後,就一臉和善的說道:“這是今年的新茶,還是師父的茶莊產的。”
“正事先不急,大家嘗嘗。”
五人先後品茶,也都給予了高度的評價。
沒辦法品茶的朱元璋,隻是聞一聞這劃過他鼻尖的茶香,就知道他們給出如此之高的評價,雖然有那麼點給他林昊麵子的成分在,但這茶也是真的好。
“這個林昊,什麼賺錢的行當不做?”
“竟然還開起茶莊了還?”
“......”
也就在朱元璋如此思索之時,朱允炆又一邊喝茶,一邊滿臉幸福的說道:“師父以前那麼不待見朕,可自從朕登基之後,他就變了。”
“這可是最好的母樹產的茶,比他喝的還好。”
“他把最好的都給了朕啊!”
“隻是朕一直想不通,他為什麼會說,他以前各種嫌棄朕,不待見朕,甚至在皇爺爺那裡反對朕,都是為了保護朕!”
說到這裡,朱允炆臉上的幸福之色,就肉眼可見的消散了。
就朱允炆此刻的微表情來看,朱元璋並不覺得是朱允炆不相信林昊的這番說辭,隻是他無論如何也想不通,這怎麼能是為了保護他呢?
彆說是年輕的朱允炆了!
就連他這個自認為,他雖為人上人,但也當過人下人,還走過南闖過北的,見多識廣之人,都無論如何也想不通,之前的各種為難,怎麼就能說是為了保護他朱允炆呢?
實在是想不通這個問題的朱元璋,就在朱允炆的臉上,看到了‘心存芥蒂’四個字。
“這個林昊,明明就是個沒有正式入道的假道士,卻非要學牛鼻子老道,說話不說全了。”
“還怕泄露天機,遭天譴,還是怎麼的?”
“......”
也就在朱元璋暗自埋怨林昊之時,朱允炆就再次恢複一臉和善,並看向正一臉擔憂的看著他的方孝孺等人。
隻是在此之前,他卻清楚的看見,朱允炆在恢複一臉和善,麵對他們之前,用似有埋怨,甚至還可以說是似有‘嫉妒’的目光,看了一眼北平府的方向。
儘管這樣的細節,隻是轉瞬即逝一般的存在,但他朱元璋作為一個局外的‘職業觀眾’,還是能‘明察秋毫’。
“那是北平府的方向嗎?”
“對!”
“那就是北平府的方向!”
“他為什麼會用埋怨且嫉妒的目光,看一眼北平府的方向?”
“北平府?”
“咱家老四的藩國所在!”
“難道......”
不等朱元璋往細了思索,朱允炆就看著他們五人說道:“都彆這麼看著朕啊!”
“朕絕對不懷疑師父,隻是一時之間,還無法想通而已。”
說著,他還不忘似有埋怨的看一眼,北平府的方向。
朱允炆如此‘執著’的表現,再次讓朱元璋重視了起來。
可依舊是不等他往細了思索,方孝孺和徐輝祖他們三文二武,就開始依次勸說朱允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他們說的話都不一樣,但表達的意思卻都一模一樣,不外乎就是一句‘不論你是否想得通,你師父說是為了你好,就一定是為了你好’。
朱允炆在他們的強烈建議之下,雖然表麵帶笑,但還是依舊心有餘悸。
緊接著,朱允炆就瞬間嚴肅了起來。
“朕雖然在朝堂上,力排眾議,決心收回佛門這麼些年以來攛奪的免稅土地,收回他們免服徭役的特權,可這事實施起來,卻非常的棘手。”
“我們必須抓一個來當榜樣!”
“諸位以為,拿哪座寺廟做榜樣最好啊?”
朱允炆話音一落,方孝孺就當即行禮道:“啟奏陛下,臣以為,就拿太祖高皇帝出家過的‘明龍寺’開刀為好。”
“明龍寺,既原‘黃覺寺’,時至今日,他們的田地塘蕩,已有一萬餘畝!”
朱允炆聽後當即詫異道:“什麼?”
“太祖高皇帝,允許天下寺廟擁有百畝良田,唯獨他親自賜名的‘明龍寺’,可擁有五百畝良田。”
“萬萬沒想到,時至今日,他們已經擁有萬畝良田了。”
“好,就拿太祖高皇帝出家過的‘明龍寺’開刀!”
朱允炆話音一落,不論是方孝孺他們三位文官,還是徐輝祖和李景隆二位武官,就都麵露‘興奮’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