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剛想到這裡,就想到了李景隆說過的話。
“是啊!”
“以他今時今日的威望,他是否交出虎符,是否交出兵權,還重要嗎?”
“他林昊本身,才是真正的虎符!”
此刻的朱元璋,所期待的目標隻有一個。
他不再期待林昊交出虎符,他隻期待林昊造好他的大船後,趕緊跟著船隊離開大明。
想到這裡,他又不禁看著孝陵所在的方向,麵露淡淡的滿意之色。
“老朱啊老朱!”
“咱好像明白你為什麼,這麼的想一出是一出了。”
“早年你沒有看出他林昊‘大奸似忠’,可晚年的你,卻已經幡然醒悟。”
“儘管那個時候的你,已經沒有了和他撕破臉皮的本錢,但你畢竟是開國皇帝,卻可以以此拖延他的計劃。”
“如果讓他在你洪武一朝,就造船出海,並凱旋而還,那麼他這個乾成了你和忽必烈都乾不成的事的大功臣,在軍中的地位,必定如日中天。”
“所以,你這才以心疼他,要他休息為名,阻止他造船。”
“而你臨終之前,要他在新帝登基之後,造船出海,大興海業,其實就是為了讓他滾出大明。”
“屆時,新帝拿回政權和兵權,等他回來之時,就可以讓新帝擺脫他的控製了。”
“不說你很高明,但也算是後知後覺,想出了‘亡羊補牢’之法!”
想到這裡,朱元璋真就是第一次在想到此刻被他稱之為‘老朱’的未來的自己之時,麵露還算欣慰的神色。
也就在朱元璋如此思索之時,方孝孺就繼續說道:“其實,臣之所以說那麼多,就是為了說明一點。”
“依臣所見,此次出海,是我大明國家艦隊的首航。”
“為了確保萬無一失,鎮國公必定會親自帶隊出海。”
“說得通俗一點,那便是鎮國公也想博一個‘好彩頭’!”
方孝孺話音一落,朱允炆臉上的期待之色,甚至是‘貪婪之色’,都更加的明顯了。
至於那一直一言不發的兵部尚書齊泰,更是把頭低得更厲害。
他為什麼把頭低得更厲害?
自然是為了不被彆人發現,他那難以控製的貪婪之色了。
也正因為他掩藏得夠深,這才讓此刻也跟著高興的朱元璋,完全沒有注意到這個細節。
不等朱元璋收斂笑意,朱允炆隻是咳嗽一聲之後,就趕忙恢複了鎮定。
朱元璋看著已經不把‘高興’與‘期待’等字樣,寫在臉上的朱允炆,也是滿意的點了點頭。
本來嘛!
當皇帝的就不該把喜怒寫在臉上,即便是寫在臉上,也是為了‘政治’二字。
在他看來,朱允炆在這一點上,雖然做的還不夠好,但也已經有了那個意識。
假以時日,他朱允炆或許還能成為比他朱元璋還要老辣的帝王。
也就在朱元璋如此思索之時,朱允炆就一臉平靜的說道:“其實,朕從未想過讓恩師離開。”
“建文元年這一年,如果不是恩師暗中相助,朕難以從佛門手裡拿回那麼多土地,也難以成為百姓心目中的皇帝。”
說到這裡,朱允炆的臉上,不僅有了明顯的追憶之色,還有了明顯的感激之色。
緊接著,他又繼續說道:“你們也知道,朕的身份,多少有些......”
說到這裡,他的臉上又有了還算明顯的自卑之色。
當然,這也隻是稍縱即逝的存在。
可即便隻是稍縱即逝的存在,也完全被朱元璋的眼睛所捕捉。
“多少有些什麼?”
“他怎麼還自卑上了?”
“他是標兒的嫡長子,是咱的大孫子,是皇位的正統繼承人。”
“他怎麼......”
不等朱元璋往細了思索,黃子澄三人,就直接起身,還跪了下來。
“陛下,您不可妄自菲薄啊!”
“你是太祖高皇帝親定的皇太孫,是上合天理,下合人法的後繼之君。”
“是啊陛下,您要是再有這種想法,太祖高皇帝和孝慈高皇後,甚至孝康皇帝泉下有知,都會為您寒心的。”
黃子澄三人,你一言我一語之後,方孝孺當即就激動無比的說道:“陛下,您要是再有這種思想,就是真正的大不孝了。”
儘管朱允炆在三人強烈的勸說之下,臉上沒有了自卑的神色,可朱元璋還是覺得有些討厭。
原因無他,
隻因為他看到了文人慣用的伎倆,那便是用道德綁架的方式,合情合理的逼宮!
當然,這文人天生就讓人厭惡的一幕,並不是他此刻關注的重點。
他此刻關注的重點,還是他朱允炆到底在自卑個啥?
可依舊是不等他往細了思索,朱允炆就嚴肅無比的說道:“好了,不必再說了。”
“恩師走與不走,全憑他自己做主。”
“他願意親自帶隊出海,就足以證明,朕已經得到了恩師的認可!”
“經過這一年的努力,朕已經成為了百姓心目中,真正的帝王。”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所以,恩師把政權全部交還給了朕!”
“如果他用親自帶隊出海的方式,把兵權還給朕,則說明他也認可了朕這個帝王!”
“反之,則證明朕還有待提升!”
朱允炆說到這裡,他的目光變得無比的堅決不說,還充滿了敬意。
黃子澄三人看著這一幕,雖然各個都想說些什麼,可他們又沒辦法再開口了。
他們三人隻是對視一眼之後,就麵露明顯的無奈之色。
緊接著,他們就全部恭敬一拜。
“陛下聖明!”
“陛下尊師重道,必為大明典範!”
“陛下如此心胸,鎮國公要是知道了,也一定會高興的。”
三人一人誇讚一句之後,就齊齊告退了。
其實,對此事感到失落的,除了他們三人之外,還有在那裡‘恨鐵不成鋼’的朱元璋。
此刻的朱元璋,真就是隻恨自己沒有給他朱允炆一巴掌的能力。
“朱允炆啊朱允炆!”
“你的孝心,用錯了地方啊!”
“你怎麼能這麼想呢,你就該絞儘腦汁的,讓他出海,讓他滾出大明,從而拿回兵權。”
“你對得起你皇爺爺的良苦用心嗎......”
朱允炆並不知道,他那來自於洪武六年的‘皇爺爺之魂’,正在他的麵前捶胸頓足。
可還沒過多久,朱元璋的臉色,就當即變得好看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