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鷹醬boss焦頭爛額的時候。
龍騰工業園區。
蘇澈此刻正站在寬敞的實驗室中央,目光如炬,緊緊盯著麵前的全息投影。
投影中,一座巨大的太空電梯在火星表麵緩緩升起,直入雲霄,仿佛一條通往宇宙深處的天梯。那是蘇澈心中一直以來的夢想——在火星上建立一座太空電梯,開啟人類探索宇宙的新紀元。
然而,夢想與現實之間,總是橫亙著難以逾越的鴻溝。
蘇澈深知,太空電梯的建設並非一朝一夕之功,其涉及到的材料科學、工程技術、能源供應等多個領域的技術難題,足以讓人望而卻步。
即便是地球上現有的技術,也遠遠無法滿足在火星這一極端環境下建造太空電梯的需求。
首先便是材料問題。太空電梯需要一種強度極高、重量極輕的材料來構建纜繩。
目前已知的材料中,似乎隻有碳納米管能夠滿足這一要求。
碳納米管,這種被譽為“21世紀神奇材料”的物質,具有極高的強度和優異的韌性,其強度是鋼鐵的數百倍,而重量卻隻有鋼鐵的幾分之一。
例如,其拉伸強度可達到130gpa,相較於鋼鐵的約022gpa,具有顯著優勢。
然而,其生產成本高昂,每公斤的價格可達數百至數千美元不等,且大規模生產的工藝尚不成熟。
傳統的碳納米管合成方法,如化學氣相沉積法,通過在高溫下將含碳氣體分解沉積在催化劑上形成碳納米管,雖然能夠製備出高質量的碳納米管,但產量低、成本高,難以滿足太空電梯建設的需求。
激光蒸發法利用激光照射含碳材料使其蒸發並形成碳納米管,同樣麵臨效率低下的問題。
其次是能源供應。
太空電梯的運行需要巨大的能量支持。
在火星上,如何高效地利用太陽能或其他能源,來保證太空電梯的穩定運行,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火星表麵接收到的太陽輻射強度隻有地球的約40,而且火星大氣稀薄,晝夜溫差極大,這些都給太陽能的利用帶來了很大的挑戰。
傳統的太陽能電池板在火星環境下效率低下,難以滿足太空電梯的能量需求。
這是因為火星大氣主要是由二氧化碳組成的,它對太陽光的吸收和反射特性與地球不同,使得太陽能電池板所能接收到的有效光能減少。
此外,火星表麵的極端溫度變化,從白天的高溫到夜晚的低溫,會導致電池板材料性能不穩定,進一步降低其轉換效率。
還有火星的重力隻有地球的約三分之一,雖然這看似為太空電梯的建設提供了一些便利,但也意味著電梯在運行過程中需要更加精確的控製和調節,以避免因重力差異而引發的安全隱患。
太空電梯在火星上的運行速度、加速度以及穩定性都需要經過精確的計算和模擬,以確保其安全可靠。
蘇澈眉頭緊皺,手中不停地翻看著各種技術資料和實驗數據。
他知道,自己麵臨的不僅僅是技術上的挑戰,還有時間上的壓力。
人類對於火星的探索日益深入,各國都在競相發展火星探測技術,試圖在火星上建立人類定居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