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確定將月球作為未來探索其他星球的中轉站這一重大決策後,蘇澈迅速召集了團隊中的核心成員以及來自不同國家的頂尖航天、建築、能源等領域的專家,齊聚月球基地那寬敞明亮卻彌漫著緊張氛圍的主會議室。
巨大的圓形會議桌上,精心擺放著月球的高精度三維模型,其表麵細膩地呈現出每一處山脈、隕石坑與平原的細節,旁邊還整齊羅列著各類設計圖紙。
蘇澈身姿挺拔地站在月球模型前,他的目光沉穩而堅定,如同一束穿透迷霧的強光,掃視著在場的每一位專家。
“我們已經清晰認識到月球中轉站的重大意義,當下最為關鍵的,便是如何科學、合理地對其進行布局,讓它能像一台精密運轉的機器,高效服務於未來波瀾壯闊的深空探索事業。
各位都是行業內的翹楚,希望大家毫無保留地暢所欲言,儘情分享各自的獨到見解。”蘇澈的聲音在會議室裡清晰回蕩,充滿了力量與期待。
航天工程專家李明快步走到月球模型旁,修長的手指精準地指向月球正麵的一處區域,說道:“太空港,無疑是整個中轉站的核心樞紐,它的選址至關重要。依我之見,靜海地區是絕佳之選。
大家請看,這裡地勢極為平坦,猶如一片廣袤無垠的平原,為大型航天器的起降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航天器在起降過程中,需要穩定且開闊的場地,靜海地區完全能夠滿足這一需求。
而且,它與我們現有的月球基地距離較近,這一優勢不可忽視。
如此一來,便於我們實現資源的高效共享,無論是物資的調配,還是人員的往來,都能大大節省時間與成本。”
李明邊說,邊熟練地操作著投影儀,一幅幅靜海地區的詳細地形數據圖表和地質勘探報告被清晰地展示在大屏幕上。
圖表中,各種數據和分析結果一目了然,有力地支撐著他的觀點。
建築專家王麗微微頷首,接過話茬:
“在太空港的設計方麵,我們不僅要著眼於當下的實用性,更要以長遠的目光,考慮到安全性與可持續發展性。
我強烈建議采用模塊化的建築設計理念。這種設計就如同搭建積木一般,我們可以根據未來不同的需求,靈活地對太空港進行擴展或調整。
想象一下,隨著人類深空探索的不斷推進,我們對太空港的功能要求也會日益多樣化。
模塊化設計能夠讓我們輕鬆應對這些變化,無需大規模地重新建設。
同時,太空港的建築材料選用至關重要。月球表麵的環境極其惡劣,宇宙射線如同一把把無形的利刃,時刻威脅著建築的安全;
微小隕石的撞擊,也如同隨時可能爆發的炸彈。
所以,我們必須選用那些能夠有效抵禦宇宙射線和微小隕石撞擊的特殊材料。
在太空港內部,我們要進行細致合理的功能分區。
設置專門的航天器組裝車間,這裡將是航天器誕生的搖籃,需要配備先進的組裝設備和技術人員;燃料補給站,為航天器的遠航提供充足的動力源泉;
維修區,確保航天器在經曆漫長的太空之旅後,能夠得到及時、精準的修複;還有宇航員休息和訓練區域,這是保障宇航員身心健康和工作能力的重要場所。
每個區域之間,通過高效便捷的運輸通道緊密連接,就像人體的血脈一樣,確保航天器的周轉效率達到最高。”
王麗的草圖上,各種線條和標注整齊有序,每一處細節都彰顯著她的專業與用心。
能源專家張偉微微皺著眉頭,陷入了片刻的沉思。
隨後,他清了清嗓子,說道:“能源供應,是維持中轉站正常運轉的根本保障,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我們都知道,月球擁有豐富的太陽能和氦3資源,但如何將這些資源高效地轉化為可用能源,是擺在我們麵前的一道難題。
在太空港周邊,我們可以充分利用月球沒有大氣層阻擋的獨特優勢,大規模鋪設太陽能電池板。
想象一下,一片由太陽能電池板組成的銀色海洋,在陽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輝,源源不斷地收集著太陽能。
同時,對於氦3的開發利用,雖然目前技術還不夠成熟,但我們要有前瞻性的眼光,預留出相應的區域,為未來建設核聚變發電站做好充分準備。此外,我們還必須建立一套高效的能源儲存和分配係統。
大家都清楚,月球的晝夜交替周期與地球不同,在漫長的黑夜中,太陽能無法收集,而中轉站的能源需求卻不會停止。
所以,我們需要高效的能源儲存設備,確保在月球黑夜或能源需求高峰時,中轉站的能源供應始終穩定,就像一座永不乾涸的能源寶庫。”
張偉詳細地提出了一個能源供應的初步框架,他的講解深入淺出,從太陽能的收集原理,到儲存和分配的流程,再到核聚變發電站的規劃設想,都一一闡述得清晰明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