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法儘述寶象國的美麗景致。師徒三人整理好行李和馬匹,安頓在驛館中休息。
唐僧步行到朝門外,對門口的大使說:
“有唐朝的僧人,特地前來拜見陛下,請求交換文牒,懇請為我轉達一聲。”
黃門奏事官急忙走到白玉階前,奏道:
“萬歲,唐朝有位高僧,願意拜見陛下,並交換文牒。”
國王得知是唐朝的大國,並且聽說是位尊貴的聖僧,心中十分高興,立即批準。
於是命令:
“宣他進來。”
將三藏召至金階,禮畢後,舞蹈山呼,禮儀隆重。兩旁的文武官員無不感歎:
“上國人物,禮樂如此雍容華貴!”
國王問道:
“長老,您到我國所為何事?”
三藏答道:
“小僧是唐朝的釋子,奉天子之命,前往西方取經。”
“此行攜帶有文牒,特來貴國,理應交換,冒昧打擾,敬請陛下恕罪。”
國王說道:
“既然持有唐天子的文牒,拿上來看。”
三藏雙手捧上文牒,展開並放在禦案上。
文牒上寫道:
“南贍部洲大唐國奉天承運唐天子牒行:
朕以清涼德行,繼承大基,事神治民,謹慎治國,每日警惕。
此前,涇河老龍未能救治,遭我皇後帝譴責,三魂七魄已被召入陰司,成為無常之客。
因其陽壽未儘,感動冥君放他重生,廣建善會,修度亡道場。
由於感蒙救苦觀世音菩薩金身顯現,指示西方有佛有經,能度亡魂,超脫孤魂。
特命法師玄奘遠赴千山,探求經義。
倘若途經西方各國,不要斷絕善緣,憑此牒通行無阻。特此賜牒。
大唐貞觀十三年,秋吉日,禦前文牒。”(上麵有九顆寶印)
國王看到文牒,取出本國的玉寶,蓋上花押,遞給三藏。
三藏謝過恩,收下文牒。接著,他奏道:
“貧僧此行,除了交換文牒外,還有一封家書,恭請陛下收閱。”
國王聽後大喜,問道:
“家書何事?”
三藏答道:
“陛下的第三位公主娘娘,曾被碗子山波月洞的黃袍妖怪擒走,貧僧在途中偶然遇見她,因此帶來這封家書。”
國王聽後,眼中淚水漣漣,悲痛道:
“自十三年前失蹤公主以來,文武官員數次被降職;宮中宮外,無論婢女太監,都有不少人被問訊甚至致死。”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