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魔王見孫行者用定身法定住了文武百官,頓時大怒,猛地從龍床上跳下來,準備親自捉拿唐僧。
悟空心中暗喜,想著:
“好啊!這正合我意。”
“他若敢上來,哪怕是鐵鑄的腦袋,挨了我的金箍棒,也得打出窟窿!”
正準備動手,忽然從旁邊出現一個“救星”,阻止了魔王的行動。
你猜這“救星”是誰?
原來是烏雞國王的太子。
他急忙上前,拉住魔王的朝服,跪倒在地上勸道:
“父王息怒。”
魔王問道:
“你說什麼?”
太子恭敬地答道:
“父王請息怒!三年前我聽聞,有位來自東土大唐的欽差聖僧前往西天拜佛求經。”
“今天他們終於來到我們國家。”
“父王雖然威嚴勇武,但若將這和尚殺了,恐怕消息傳到大唐,唐王得知後必然大怒。”
“父王可知,那位李世民統一天下,還曾跨海征伐。”
“他若知道您殺害了他的禦弟聖僧,一定會興兵攻打我們。”
“到時,我們兵少將弱,後悔就來不及了。”
“兒臣懇請父王暫且留住這些和尚,查明他們的來曆,等弄清楚後再決定如何處置,也不遲。”
太子的用意其實是想保護唐僧,避免他被魔王傷害。
而魔王聽了太子的話,覺得有理,於是停住腳步,站在龍床前,喝問道:
“那和尚!你們是什麼時候離開東土的?”
“唐王為什麼讓你們去取經?”
孫悟空昂首答道:
“我師父乃大唐禦弟,法號三藏。”
“因唐王駕下有一位丞相,名叫魏征,奉天命斬了涇河龍王。”
“唐王因此夢遊陰司地府,後來複生。”
“為了感恩,唐王大開水陸法會,普度冤魂。”
“我師父當時講解經文,弘揚慈悲之道,因而得南海觀世音菩薩指引,發願前往西天求取真經,以報效國家。”
“唐王賜下文牒,那時是大唐貞觀十三年九月十三日。”
“我們自東土啟程,先到兩界山收我為大徒弟,名孫悟空;後來到烏斯國高家莊,收了二徒弟豬悟能;再到流沙河,收了三徒弟沙悟淨。”
“前幾日又在寶林寺,收了一個挑擔的行童同行。”
魔王聽後,雖然無法立刻揭穿唐僧的來曆,卻心生疑惑,於是進一步盤問:
“那行童是什麼來曆?”
“有沒有度牒?快帶上來讓我審問!”
皇帝嚇得渾身發抖,求助道:
“師父,我該怎麼回答?”
悟空安慰道:
“彆怕,我替你答。”
於是走上前,高聲說道:
“陛下,這位行童是個耳聾口啞之人,隻因他年幼時曾走過西天,熟悉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