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是扯謊架橋哄人的大王,你怎麼拿這謊話哄我!”
“和尚難道還不知道齋事?隻有個預修寄庫齋、預修填還齋,哪裡有個預修亡齋的?”
“你家裡人又沒有死的,做什麼亡齋?”
行者聞言,暗喜道:
“這呆子乖了些也。”
“老公公,你是錯說了,怎麼叫做預修亡齋?”
那二位欠身道:
“你等取經,怎麼不走正路,卻蹡到我這裡來?”
行者說道:
“走的是正路,隻見一股水擋住,不能得渡,因聞鼓鈸之聲,特來造府借宿。”
老者說道:
“你們到水邊,可曾見些甚麼?”
行者說道:
“止見一麵石碑,上書通天河三字,下書‘徑過八百裡亙古少人行’十字,再無彆物。”
老者說道:
“再往上岸走走,好的離那碑記隻有裡許,有一座靈感大王廟,你不曾見?”
行者說道:
“未見,請公公說說,何為靈感?”
那兩個老者一齊垂淚道:
“老爺啊!那大王:感應一方興廟宇,威靈千裡佑黎民。”
“年年莊上施甘露,歲歲村中落慶雲。”
行者問道:
“施甘雨,落慶雲,也是好意思,你卻這等傷情煩惱,何也?”
那老者跌腳捶胸,哏了一聲說道:
“老爺啊!雖則恩多還有怨,縱然慈惠卻傷人。”
“隻因要吃童男女,不是昭彰正直神。”
行者問道:
“要吃童男女麼?”
老者說道:
“正是。”
行者問道:
“想必輪到你家了?”
老者說道:
“今年正到舍下。”
“我們這裡,有百家人家居住。”
“此處屬車遲國元會縣所管,喚做陳家莊。”
“這大王一年一次祭賽,要一個童男,一個童女,豬羊牲醴供獻他。”
“他一頓吃了,保我們風調雨順;若不祭賽,就來降禍生災。”
行者問道:
“你府上幾位令郎?”
老者捶胸道:
“可憐!可憐!”
“說什麼令郎,羞殺我等!”
“這個是我舍弟,名喚陳清,老拙叫做陳澄。”
“我今年六十三歲,他今年五十八歲,兒女上都艱難。”
“我五十歲上還沒兒子,親友們勸我納了一妾,沒奈何尋下一房,生得一女,今年才交八歲,取名喚做一秤金。”
八戒問道:
“好貴名!怎麼叫做一秤金?”
老者說道:
“我因兒女艱難,修橋補路,建寺立塔,布施齋僧,有一本帳目,那裡使三兩,那裡使五兩,到生女之年,卻好用過有三十斤黃金。”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