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了黃興發的彙報,沈雲峰表揚了黃興發,說他溝通的不錯。
尤其是很多事情站位很高,已經站到了“豐南號”的角度去考慮各方利益。
學堂的事情可以考慮,讓他們自己建設學堂的房屋也是好事,不能什麼都是“豐南號”包辦,這樣來的太容易,反而會不珍惜。
修路的事情可以緩一緩,暫時確實沒有這個資源和精力來搞這個,那邊讓他們先修路基也是好事。
這兩件事情,沈雲峰都說黃興發答複的不錯。
至於瑤寨出於自身安全的考慮,有些擔心青壯人員參加安保隊離開的想法,確實值得考慮。
沈雲峰想了想,有了個大概的想法,不過還是要等田虎商量之後再定。
可以在十大大山西段設置兩個保安排的營地,負責瑤寨的安全,這些保安隊員從十家瑤寨和龍崗瑤寨調過去,然後把西邊瑤寨參加保安隊員調到基地來或者山下,打亂他們。
離自己瑤寨越遠,歸屬於安保隊的感覺就應該越強烈,用這種方式逐漸剝離這些安保隊員對瑤寨的依附。
當然,這種算計也包括赤腰瑤寨,所以也沒必要對黃興發解釋透徹。
至於農業方麵的事情,老管都有了安排,沈雲峰也不過問了,按照計劃落實就是。
經過被推選為總頭人這個插曲後,“豐南號”又進入了正常的生產生活。
歸納起來主要還是五大版塊。
一是工業的生產,依然不斷的生產供給國內外兩條商業銷售渠道。沒多少技術含量的工業生產已經逐漸轉移到瑤寨和山下,還有一些轉移到三島,算是變相提升了工業生產能力。
二是大範圍在山上開展農業改造,推廣經濟作物的種植。
山下農場繼續擴大墾荒,雖然搬遷到山下的瑤人不多,但是陸陸續續也有願意去的,尤其西段有些聰明的瑤人為了孩子能進入山下的學堂,乾脆一家搬去。
三市三島的建設,正在陸續推進,三部分而治之的管理也走上正軌了。隻是耗費物資多,安保人員剛剛補充就被充實到婆羅洲的美裡基地了。
四是婆羅洲美裡基地的不斷擴大和鞏固,需要不斷的增加人員補充物資。因為去的戰鬥人員為主,目前還做不到糧食的自給自足。
五是研發基地的運行,各式各樣的新產品和武器升級的研發都在不斷進行中,雖然培養出一批技師,但是依然很缺乏。
體量越來越大,這段時間,沈雲峰和大家商量,又提拔了一批乾部充實到各個崗位,感覺是人才還是很缺乏。
隻能說很多人都是將就用用,有的甚至不識字,隻能靠經驗管理,但目前也隻能這樣應付。
很多學堂的畢業生還必須留在研發技術崗位以及新設立的學堂當老師,能填充到管理崗位的畢竟是少數。
田虎也是很頭疼,這幾年培育出來的未來特戰隊員也必須分散到各個地方擔任基層指揮員,先充實管理崗位。
於是,沈雲峰便安排利用這段時間,讓劉永陸派了大船去了幾趟安南,將那些有意願又能聯係上的,海賊的家小接過來。
這些海賊家小接過來,就可以考慮派到三島去作為海上安保的安保隊員了。
當然,他們的親戚要是願意舉家過來,“豐南號”也很歡迎,反正黑戶已經這麼多了,也不差再多個百把人。
山上隻要來人都不會吃閒飯,都會安排事情做,小孩兒也要安排去讀書。
有錢有人就是好辦事,這段時間,知縣李九章也沒閒著,不但要關注廣州那邊店鋪的生意,尤其是煙酒店的開拓,還要為未來防城縣的布局謀劃。
前期已經被提拔為差役班頭的張武,硬是用錢開路,讓張武違背任用規律當了巡檢司巡檢。
清朝為了防止巡檢貪墨,改革了以前巡檢都是本地世襲或者保舉的製度,開始異地任職。但此次還是因為要熟悉本地情況,給防城縣開了綠燈。
巡檢司必須掌握在自己人手裡,不然來個愣頭青就會影響掙錢大業,所以,花錢安置個心腹還是必要的。
然後,張武就兼任了防城團練使,田虎就是防城團練副使。這樣除了東興那塊十幾個團練歸張武管理,縣城二十來個漢人團練歸縣衙差役們使喚外,其他瑤族壯族的團練都歸田虎管了。
李九章現在才明白當官的真正涵義,沒錢你就彆當官。有錢的官和沒錢的官那就是不一樣,現在他去一次廣州,以前根本不搭理他的那些人,現在一喊吃飯就來,為啥,不就是禮物送的勤,錢送的勤快。
以前想謀個事情,那是千難萬難,現在隻要路子順通,送公文的時候附個口信就行了。
現在在防城縣掙錢又不靠貪墨,心理上毫無愧疚,何必要去好縣去貪墨掙錢呢?
有沈雲峰的折騰,現在防城縣收稅賦一點難度都沒,隻要控製著不要增長太快就好。這麼好做的縣官去哪裡找。
而且,現在“興城號”生意還在擴張,他更關注自己的生意版圖如何。
眼光高了,眼界大了,七品六品的品級他現在還真不在乎,等到他的商業版圖足夠大了,到時候真想當官再靠錢開路就是。
現在最緊要的就是坐穩防城知縣這個位置,把一切影響賺錢的因素擋在防城縣之外。
擴張會改變大大小小的格局,張大強直接把黃有亮的小店給收購了。
因為要考慮到“代銀券”在平地瑤村落的流通,勢必要開設商店,那就要影響黃有亮小店的生意。
乾脆,張大強給黃有亮算了一筆賬,一年小店能掙多少錢,然後按照十年的利潤一次性給黃有亮。黃有亮再來“豐南號”工商部上班,負責“豐南號”在防城縣的客棧,老婆負責“豐南號”在平地瑤村落商店。
這樣,兩個人拿工資了,加上一次性收購給的錢,黃有亮一算賬還是蠻劃來的。
有了“豐南號”的商店,還有學堂,“代銀券”在平地瑤的村落也就開始流通順利了。
喜歡十萬大山:1840請大家收藏:()十萬大山:1840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