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文萊國的情況
林氏兄弟為了準備兩家大兒子回福建雲霄老家娶親,想要把扣的貨款要回來,好讓兩人多帶些錢回去,但看來還是未果,不過那些錢也是錦上添花的數額,有沒有不影響回去。
待大家休息好,晚飯後,林樹賢就把弟弟林樹仁叫來單獨說話。
也就是把張大強說的話和弟弟說了一遍。
這一次去文萊賣木頭的路上,林樹仁其實也經常和幾個安保隊員聊天,摸了摸他們的底。
三個安保隊員去之前也都受過保密教育,知道哪些不能說。但是話裡話外,對“新南號”其實也就是“豐南號”充滿了自豪。
想想也是,直接間接管著兩萬多人的“豐南號”其實已經是個龐然大物了,還有那麼多買賣。
“豐南號”員工的收入是高於目前大清朝的普通收入的,而且由於“豐南號”的特殊性,員工生活質量其實是很高的。至少在吃和穿以及醫療教育上,那是一般人不可以比的。
所以,林樹仁對“新南號”的富足是有所感受的。
聽到哥哥林樹賢的話,他不免也深思起來。其他不說,就算算小賬,哥哥家五個兒子一個女兒,自己六個兒子一個女兒,就是回鄉娶親的路費都是一大筆。
而且這些孩子回去還不能一起回去,一邊是這邊木材生意需要人,另外,也湊不夠那麼多娶親的錢。
再說,雖然木材生意要比全家人在船廠乾活要多掙一點,但這行車走馬三分險,順著海邊走,雖然安全,但是靠身體吃飯,年老了都會得病。
要是遇到海盜,有時候說不定要舍錢保命。
如果這個“新南號”真如張大強說的那樣,工錢那麼高,又可以升職,真的還是一個好的選擇。
兩個人想了又想,也沒有做決定,就把林樹仁的大兒子也叫來了,問問他的看法。
林樹仁的大兒子林覺新倒是傾向加入“新南號”,年輕人總是喜歡新奇,那些安保隊員的神氣也是他所羨慕的。
林樹賢的大兒子林覺章去沙撈越還沒回來,所以也隻有三個人商量了結果。
反正現在到第二批出貨也還有段時間,乾脆先加入一半人到“新南號”,看看那邊的待遇是不是真的那樣,還有工作是不是也是說的那樣再說。
這樣一來,至少林覺新和林覺章兩個人回中國的路費可以省了下來。
三個安保隊員回來了,張大強又多了解了一些文萊國的情況。文萊國的蘇丹叫奧馬爾·阿裡·賽夫汀二世,蘇丹就是國王,是世襲的國王。
但文萊國掌權施政的是首相哈新,此人向來於沙撈越國的布魯克交好,所以,文萊國在第一次去沙撈越征討布魯克失敗後,就沒有再次興兵。
文萊國貴族眾多,周邊一塊平原地區還是比較團結,貴族們都有共同的利益,文萊蘇丹有絕對的統治權。
但離文萊城較遠的地區,比如沙撈越,沙巴這些地方,文萊的管控力就很差,部落人員因為貴族的橫征暴斂,起義此起彼伏,而且沿海濕地眾多,地形複雜,海盜土匪也眾多。
在文萊城看到的士兵,武器配備也多以冷兵器為主,看來實際戰鬥力不強。
三個安保隊員其實也就是轉了一圈,得到的訊息並不比從林樹賢那裡打聽到的多多少,隻是有了一些直觀的印象。
文萊城很熱鬨,華人也多,但不算大,內城有城牆,外城則是後來發展起來的,沒有什麼防禦力。
海邊船廠有好幾個,航運應該是很發達,這裡很多島嶼,都要依靠船隻來通行,文萊城也是附近的貿易中心,那些小島的物產要售出,都要運到文萊城賣給華人或者歐洲人。
而文萊城依靠附近平原出產的糧食,又對附近的島嶼形成了一定的控製力。
張大強在零散的信息中整理出一個印象,文萊國是受中國儒家文化的影響的一個封建製國家,皇權不下鄉的體製下,其實對偏遠地區山區掌控力其實很差的。
歐洲殖民者無意讓文萊國強大,肯定是不會將先進的火器銷售到文萊國手中。而且附近的勢力也相對單純,西班牙在呂宋島殖民,但是作為一個小國無力再向婆羅洲伸手,還有荷蘭人和英國人,正在想分食婆羅洲。
雖然對婆羅洲未來的發展,“豐南號”並沒有這方麵的曆史知識,但畢竟從後世穿越來的人,會用曆史的眼光看待事物的發展。
無論遠在南海彼岸的沈雲峰,還是身臨其境的張大強都得出一個結論,在婆羅洲發展美裡基地的空窗期並不太長了。
這時候,張大強有一個初步的判斷,但是需要等待去沙撈越國的安保隊員們回來的訊息作為佐證,來完善自己的判斷。
對於林家的加入,張大強表示十分歡迎,至於是部分加入,張大強也不以為意。
從生意人的角度考慮,隻要符合利益,都合理。雙贏才是最好的局麵,林家加入部分人來了解情況說明林家人十分理智。
現代人更適合和理智的人打交道,並不喜歡和堅持古板的原則的人打交道。
首先,林家的五個人工錢按照海外駐紮的安保隊員的工資水平實行,隻不過,他們拿到手的是白銀,不是“代銀券”。
然後,這五個人可以在基地的食堂用餐,該給的福利都給。
五個入職的林家人,兩個人安排去指導伐木,分揀造船的木料。
一個加入到與土人溝通的後勤隊伍裡,畢竟,他們生活在婆羅洲這麼多年,和土人溝通起來相對要順暢許多。
林樹賢和侄兒林覺新則負責繼續勘探地形,選擇造船廠的位置。雖然林樹賢指出在海邊有一塊深水區,但是張大強還是希望能將船廠儘可能開設在美裡河岸邊。
因為沿海岸的航運密度很大,將船廠設在岸邊不具備隱蔽性,張大強還是期望能夠悄悄的建設,防止在還沒成型前就被人注意到。
水深是船廠選址的重點,所以,勘探工作還是需要極其細致的,不僅僅船塢還有船隻的進出通道,都很重要。
這個任務就交給林樹賢和林覺新了,他們要不斷撐船在美裡河上勘探深度進行標記。
喜歡十萬大山:1840請大家收藏:()十萬大山:1840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