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撈越國這片土地失去布魯克王國後形成的權力真空同樣讓人垂涎三尺。布魯克王朝因為各種原因躲過屠殺的士兵還有三十來人,現在躲在古晉的王宮和兵營裡抱團,等著英國人回來。
據說,他們現在已經派人去西婆羅洲,然後準備輾轉過馬六甲海峽,再去印度向英國人送信。
布魯克的寶庫已經被海盜搬空,已經沒錢雇傭人來充實力量,憑借他們三十來個人連古晉城都無法控製,更彆說龐大的沙撈越了。
沙撈越境內那些華人公司也開始停止支付稅金或者租金,正在觀望下一步租金交給誰,是不是還是交給文萊國。
有的華人公司開始互相聯合,想趁機會做大做強。
也有消息傳來,文萊國正在組織軍隊準備過來接手沙撈越,要重新任命沙撈越總督。
蘭芳共和國的意見也分成兩派,激進的年輕人以李添全、郭亞真為首的則希望趁機拿下蘭芳共和國,壯大力量。
而掌權的商人們卻意興闌珊,因為他們知道,即使拿下沙撈越的土地,很難掌控不說,最後說不定好了荷蘭人。
而荷蘭人自然是饞這塊土地,慫恿蘭芳共和國去搶,但又怕英國人回來,投資打了水漂,畢竟荷蘭縱橫海洋的時代已經過去,大不列顛才是現在的王者。
文萊國自然想收複沙撈越,但是要等著“新南號”提供的火器裝備到位後再發兵,這次不能再吃敗仗。
在這種局勢下,周邊勢力隻是蠶食沙撈越國原來的接壤地帶,但總體上,這裡形成了權力的真空,可見英國此時在世界上的凶名。
這種局勢,自然不是沈雲峰和張大強預想中的,那麼便繼續推一把。
一方麵,加快對文萊國提供火器的速度,另一方麵在蘭芳共和國開始接近李添全、郭亞真這批有政治抱負的年輕人,準備為他們提供資金,扶持他們壯大。
原來的計劃中,交付文萊國的火器是作為三批交付的,現在直接改成了兩批交付,而且第一批就交付了大部分火器。第二批主要是有幾門大炮還要從三島運過來,所以要遲些。
無論是從布魯克那裡搶回來的看不上的戰利品,還是”豐南號”淘汰下來的火器,在文萊國眼裡都是好東西。
托米爾有了蘇丹的命令,貨款不是問題,而且真金白銀的拿到了貨,王族也好,重臣們也好,都沒有一點意見,而都開始巴結托米爾,眼見的托米爾是要得到蘇丹的寵信了。
文萊國得到火器之後,開始組建使用火器的軍隊,王族和大臣們群情振奮,眼裡盯著火器軍隊的職位和未來沙撈越總督的職位。
奧馬爾·阿裡·賽福鼎二世看到運回的燧發槍和大炮,自然胸中又有了雄心。下令在王都開始建設炮台,曾經被海盜趕出王都的曆史讓王族們都有陰影,有了大炮,防範海上的威脅能力就強多了。
然後在王宮衛隊裝備了一支五十人的火槍隊,選的都是蘇丹心腹。
剩下的兩百多支火器成立了一支專門的火器隊,開始訓練。
使用火器並不難,文萊國以前也有一些火器,隻是太少,成不了軍,現在有了火器和火藥,自然就可以成軍了。
奧馬爾·阿裡·賽福鼎二世並不知道,這點火器在英國人眼中並不夠看的,他隻能看到這些火器在婆羅洲是夠用了。
知道鴉片戰爭結局的沈雲峰他們卻知道英國人的實力,所以,為了讓文萊國有點實力對抗,所以還會供應火器給文萊國。
尤其是海防的大炮,那玩意笨重,很難隨軍攜帶,所以不怕文萊國拿大炮轉頭對付“新南號”,他們唯一作用就是保衛文萊的王都。
隻要文萊國王都不失,文萊就不會滅國或者全麵被殖民,這就是沈雲峰所需要的,保持文萊國名義不失。
交易是秘密的,這符合兩方利益,奧馬爾·阿裡·賽福鼎二世不希望有彆人知道“新南號”能夠提供火器,萬一有彆的勢力找上“新南號”購買,自己的優勢就沒有了。
而“新南號”也不想暴露實力,在發展壯大前被各方勢力關注,所以也是低調進行。
但回報是明顯的,整個美裡河口山地全部被租給了“新南號”。河口朝北的平原地帶也劃了一千畝左右的田地給了“新南號”,至於當地領主,那自然會有托米爾出麵用錢和王權去擺平。
在王都,也用托米爾的私產交易的方法,買了一些房產,設立了“新南號”在王都的辦事處,當然,這種關係對外也是不公開的,明麵上是商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