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一招釜底抽薪_十萬大山:1840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十萬大山:1840 > 第233章 一招釜底抽薪

第233章 一招釜底抽薪(1 / 1)

去告狀李九章身為朝廷命官卻暗地裡從事賤業。算了吧,隻要他鄧思源敢告,就是一大批官員的對立麵。

誰不搞點副業,就靠朝廷這點俸祿一大家子吃屁屙風啊,都是桌子下麵的事情,你鄧思源敢翻上來說,下次誰敢收你一分錢。

鄧思源是官場出來的人,自然知道有些規矩不要去觸碰。再說,有什麼證據說那煙酒行是李九章的,哪個官員搞賤業不戴白手套的。

但一想到防城縣,他就想起幾年前的事情,有個銷售鴉片的網絡想踏足防城縣,最後兩個人在防城縣失蹤的事情。

為了開拓欽廉那塊地方,自己還特意去找了欽州知州孟一昳,孟一昳是答應了,但是後來那家銷售鴉片的在廉州不明不白被人殺了不少人,就退出了那邊市場。

現在這樣一聯係起來看,這個防城縣不簡單啊。能在這個不簡單的地方搞出卷煙這個東西,這個知縣李九章也不簡單。

一個紹興人,想在廣東折騰!鄧思源不禁從鼻子裡哼了一口氣,你是虎,那也隻能是過山虎。

鄧思源有鄧思源的辦法,他曾經是官場的老油子,現在也是官場的寄生蟲,自然會用他擅長的手段除掉生意場上的敵人。

走了幾家府邸,鄧思源沒有攻訐李九章,一副愛才惜才得口吻,說防城縣李九章是個人才,聽說近些年政聲清明,政績卓異,都早已奉滿三年,都沒得到升遷,最少也要換個要缺。

·清朝知縣的職位根據“缺”的不同分為三六九等,主要依據“衝、繁、疲、難”四字標準。?“衝”?:指地理位置重要,交通頻繁,戰略位置重要。?“繁”?:指行政事務繁重,政務複雜。?“疲”?:指財政狀況不佳,賦稅滯納過多,民情疲頑。?“難”?:指治安狀況不好,民風強悍,犯罪事件多。

具體來說,知縣的職位等級如下:?簡缺?:這是知縣職位中最低的一級,通常分配給事務較少、難度較低的縣。

中缺?:比簡缺高一級,分配給事務較多但難度適中的縣。

要缺?:這一級彆的知縣職位事務繁重,需要較高的管理能力和經驗。

最要缺?:這是知縣職位中最高級彆,通常分配給事務極其繁重、管理難度極大的縣?

像防城縣這樣的窮鄉僻壤,隻能算的上“疲”,但因為是邊疆臨海,又算的上“衝”,其實要算上中缺。像李九章的升遷,升遷為知府的可能隻在千分之一,升遷為知州的可能大概是百分之一,百分之九十九平調到要缺的縣繼續擔任知縣,或者去知府衙門任同知或者通判等佐官。

奉滿即三年或者五年任期滿,一般來說就要調任,防止縣官在一個地方任職久了產生舞弊。

規矩是規矩,但是實際操作之中,很多知縣即使奉滿,也難得到調任。

但規矩還是規矩,一旦有人真把規矩當成事提出來,那就不得不是個事兒了。

鄧思源這招叫釜底抽薪,你李九章敢在這裡這麼折騰,就因為你是知縣正印官,要是把你升遷到哪個府做個佐官,就沒那麼大的實權。

煙酒行也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種植收購煙草這種事情,新任的縣官不就一句話的事情,把你根子給斷了。

官場之道,在於點到即止,傷人用的是暗勁。鄧思源的說法,信也好,不信也好,反正拿了人家的錢財,為人家辦事。辦的都是桌麵上的事情,就不問原委,少些麻煩。

官場上混的都是人精,鄧思源沒事來你這裡為一個知縣叫屈,當真找你談心啊。目的還不是動一動這個知縣。含笑點頭,不說對,也不說錯,反正這意思,我知道了。

走了幾家在官員考核升遷上有點話語權的府邸之後,鄧思源也就沒再做啥了。這就像在池塘裡扔進去一顆石子,等著看滿池子漣漪起。

李九章此時也不知道,什麼時候得罪了鄧思源這個人,居然開始謀劃他。

不久之後,廣東官場就開始隱隱傳出消息,年底大比之後,或許要調整一些超出任期較久的知縣。

這麼一來,有心的人就開始朝廣州跑了。

清朝知縣的級彆較低,皇帝很少乾涉他們的任免,這是由吏部和各省督撫掌握著任免大權。

清初時期,知縣,都由吏部來決定任免。

當時,全國的知縣等級劃分並不清晰,沒有一個明確的製度來確定知縣的缺分,而是以賦稅多寡來判斷。

但每個縣的情況都不同,僅僅以賦稅多寡來決定缺分,會導致治理地方變得困難,出現“人地不宜”的問題。

雍正登基後,積極聽取各省督撫的建議,決定以“衝、繁、疲、難”四個字重新確定全國各知縣的缺分。總體來看,四字最要缺和三字要缺的知縣不多,大多數是中缺和簡缺。

新的標準製定後,也帶來了一係列的問題。經過多年的實踐,雍正發現吏部在選拔知縣時往往隻考慮他們的出身和資曆,而忽視了他們的行政能力。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許多被選為最要缺和要缺知縣的人,上任後根本無法勝任繁重的工作。

各省督撫們意識到這個問題後向雍正提出建議,最好是從本省的知縣中選出有能力的人來填補最要缺和要缺的職位。

可以說,督撫的建議是合理的,因為隻有在本省任職過的知縣,才更了解當地的風俗人情,不會出現手忙腳亂的情況。雍正是一個務實的皇帝,他聽取了督撫們的建議,將最要缺和要缺知縣的選任權交給了各省督撫,這就是所謂的“題缺”。

儘管題缺製度很好,但卻在無形中削弱了吏部的人事權。隨著時間的推移,督撫們對權力的欲望也不斷膨脹,吏部和督撫之間的矛盾逐漸加劇。

進入乾隆朝後,各省督撫以“地方難以治理”為借口,紛紛請求改調中缺和簡缺的知縣為要缺。乾隆皇帝以精明著稱,他知道督撫們名義上是為國為民,實際上卻是為了爭奪權利和利益。

道理很簡單,隻要將中缺和簡缺變為要缺,知縣的任免權就掌握在督撫手中。這樣的做法顯然遭到了吏部和乾隆帝的強烈反對,為了保持中央和地方政治生態的平衡,乾隆下旨,規定原定的各種缺分不得隨意更改。

所以,想調任到中原或者江南富庶地區的,或者要升遷的,要到吏部去跑步找人,想在兩廣境內調任的,那就要找兩廣總督府衙門了。

喜歡十萬大山:1840請大家收藏:()十萬大山:1840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假嫡女通陰陽,她乃全城第一名探 我在星際軍校暴揍渣渣後被團寵了 律道行者 仙朝鷹犬 同時穿越:繼承萬界遺產 大佬歸來,裴律師追妻從情人做起 湘西艋舺 鵲棲蘭因 真吵,朋友送我一隻珍珠鳥 欲吻春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