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福鼎二世非常欣喜的看到這樣的變化,他期待這種形勢越來越好,早日達到像張大強所說的那一種狀態,王室徹底脫離以賦稅生存,而是以王室資產的經營來生存。
沿海公路是一項巨大的工程,要在王城周邊,距離海岸約兩公裡左右的地方建設一條瀝青公路。
這裡麵需要用到大量的力工平整土地,運輸石子等等工作,瀝青鋪設倒是在總體工程量中偏小的一部分。
本來這樣的工程在19世紀中葉是無法實現的,即使普通的石子路也是要耗費多年的勞役才可能建成。
但有“豐南號”這個怪物在幕後,就顛覆了時代的節奏。首先就是蒸汽機的動力帶動破碎機,石子破碎的人工要解放一大半。
材料的運送就像鐵路建設一樣,大型輪胎平板車沿著建好的公路運送材料,比以往人力肩抬手提的效率高出了多少倍。
即便這樣,大半年過去,也隻完成計劃的五分之一長度,但建好的公路讓文萊國的人受益良多,運輸能力的提升不是一點半點。
沒有辦法,文萊國隻有發動老弱婦和孩童在沿海部分區域種植帶刺植物和布置陷阱,用於拖延英軍的登陸時間。參與勞動的老弱孩童可以每天吃上免費的食物,這對他們來說,也是願意乾的事情。
軍隊的訓練也是重中之重,尤其火槍營和炮兵,都是需要訓練才有戰鬥力。“新南號”派出了一些所謂的“雇傭軍”作為教員,開始訓練文萊的軍隊。
當然,師傅不能全部都教給徒弟,此時與文萊國合作的蜜月期不代表未來就是一直這樣,主要訓練的內容還是槍支和火炮的使用,還有反登陸作戰的配合。
對於從冷兵器時代直接轉換過來的文萊軍隊,這些訓練也足夠他們練習了。
賽福鼎二世現在心頭最大的隱患就是英國人的報複,所以軍隊的訓練和建設他是放在重中之重。
而且這支新軍,幾乎是他拿出王室金庫錢財砸出來的,他幾乎每周都要視察軍隊,觀看軍隊訓練。
就在文萊國和“豐南號”厲兵牧馬使出全力來準備來自英國軍隊的報複的時候。巴克已經回到了東印度公司在孟買的駐地有一個月的時間了。
這段時間,他主要就是總結彙報婆羅洲此行的情況。
在東南亞一個蠻荒的島國損失如此之大,讓巴克在東印度公司幾乎抬不起頭來,很多高層並不相信他在報告中所描繪的情況。
雖然巴克在報告中已經竭力渲染當地惡劣的環境造成英軍發揮軍事力量下降的被動因素,依然被許多軍官嗤之以鼻。
因為在非洲、美洲包括東南亞一帶,英軍開拓的版圖巨大,類似的惡劣情況太多了,但是從沒造成這樣大的損失,這隻能說明巴克是個窩囊廢。
而查爾斯已經耗儘了複國的資金,再也沒有能力去遊說高層了,徹底偃旗息鼓,將買來的船賣掉,打發了雇傭的退伍軍人們,消失在東印度公司的視線中。
雖然將巴克定性為窩囊廢,但是英軍如此大的損失是不可能隱瞞不報的,也不能不報複的。巴克本人也隻有通過下一次的軍事行動讓高層知道婆羅洲的複雜形勢,才能報仇雪恨,才能為自己正名。
巴克真的不是窩囊廢,而是經驗豐富的海軍將領,他將那些譏笑和謾罵隔離,認真做了一份軍事計劃書。
在這份軍事計劃書中,巴克提出出動一艘三級艦,四艘四級艦,兩艘蒸汽輪船艦,三艘運兵艦,一艘工兵船,兩艘後勤補給艦組成艦隊。除去船員和水手,陸戰士兵和工兵配備三千人。
到達婆羅洲後,攻占古晉城,然後在沙撈越形成後勤補給基地。再攻占納閩島,作為登陸文萊國的軍事基地,然後再發動登陸戰。
在登陸戰中,利用海上靈活的優勢,隨機選擇對方布防薄弱的登陸點,登陸後再集結進軍文萊都城,與此同時,三級艦與登陸部隊在海上呼應,利用高磅火炮的遠射程為登陸部隊掩護。
一次性出動十三艘軍艦,近四千名士兵,這對東印度公司來說,是一場很大的軍事行動了。這樣的海上軍事行動,近年來,隻有在遠征中國的軍事行動超過這樣的軍事行動。
但遠征中國的軍事行動是英國政府發動的,東印度公司隻是配合,提供了部分艦船和印度士兵,作為遠征軍的休息輪換基地。
對於東印度公司來說,開啟這樣規模的軍事行動,首先考慮的是經濟利益。東婆羅洲對東印度公司乃至英國來說,是個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所以布魯克王朝的出現,正好是個適合的角色。
就像越南在英國的眼中一樣,雞肋。在印度洋和南太平洋,英國人已經有了印度這個龐大的基地,並控製了馬六甲海峽,就已經形成了區域控製權。
而且,第一次鴉片戰爭之後,又得到了香港這個商貿的前沿基地,對英國人來說,已經足夠。
再增加一些基地擴大和穩固在東南亞的勢力範圍也未嘗不可,但是過高的代價就有些得不償失了。英國的殖民政策現在已經從純殖民轉向為商貿殖民為主,不可能有太多的人口派去殖民地控製當地。
不像法國這樣的國家,在東南亞和中國附近沒有基地和勢力範圍,所以法國一直渴望在這附近開辟殖民地。
因此,英國後期放棄了殖民越南的戰略轉向支持法國去殖民和控製越南,這樣,英國可以不費成本參與開拓越南的市場。
在成本和利益之間,東印度公司的高層並不讚成以高成本來殖民東婆羅洲這塊產出不高,人口不多的熱帶島嶼。
因此,巴克的軍事計劃在東印度公司的上層中並沒有得到完全的支持。
但英國政府還是重視顏麵的,也會在政治層麵去考慮問題。國家實力是一個此消彼長的過程,如果不將東婆羅洲納入到勢力範圍,荷蘭人的實力就會在東婆羅洲得到增長。
英國人在海上的霸權是從荷蘭人、西班牙人他們手中奪過來的,自然不希望他們實力再超過自己。所以,最終英國政府的意見還是要組織對文萊國的軍事行動,一方麵,大英帝國的顏麵不容有失。
另一方麵,也要將文萊國掌握在大英帝國的手中,確保印度到婆羅洲一帶海洋的控製權牢牢在英國的勢力範圍裡。
喜歡十萬大山:1840請大家收藏:()十萬大山:1840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