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尾島船廠試製的柴油機船已經下水試航,船體達到30米,載重量100噸左右,裝備了一台8缸500馬力的柴油機機組。正在給萬尾島漁民近海捕撈做實驗性的航行。
由於無煙火藥仍然沒有突破性進展,所以火炮和槍支的性能還沒跨越式的提升,隻能在鑄造質量上提升。火炮的減震設計以及旋轉炮台的設計都有了一些進步。
這兩年,文萊國和蘭芳共和國在“新南號”的支持下,整體經濟和軍事實力都得到了顯著的提升。
尤其是蘭芳共和國的變化,顯著提升的出口能力刺激了華人公司的分化,華人公司更加專注於礦產開采和經濟作物和糧食作物的種植,銷售則傾向在蘭芳共和國銷售給專業的公司。
這些專業的公司基本都是控製在蘭芳共和國國資和“新南號”的手中,因為其他公司無法和他們競爭,首先就是運輸的問題,蒸汽機船的快捷性是他們無法相比的。其次就是資金回籠的快捷性,也是無法相比的。
造船廠和“新南號”特彆行政區的基建也拉動了蘭芳共和國的經濟。
華人本身就是勤勞而且富有創造力的,隻要有經濟流動,他們就會見縫插針,哪怕是補鞋子,賣糖人都會找到立足點。
蘭芳共和國有兩樣死死卡住了華人的命脈,一是學校,二是平價的稻米。讓他們願意把家安置在蘭芳,然後再去西婆羅洲或者爪哇島去闖蕩。
文萊國這兩年隨著經濟實力的增強,已經鞏固了對沙巴地區的控製,荷蘭人已經很難介入了,解決了心頭大患。
所以,文萊國、蘭芳共和國和“新南號”就開始考慮侵吞三發蘇丹國了,這個小國橫亙在蘭芳國和沙撈越之間,又是荷蘭人的傀儡,如鯁在喉。
在婆羅洲發展,就必須擺脫荷蘭人的控製,荷蘭人是婆羅洲一帶最大的殖民者。
16世紀時,商業為生的荷蘭已經是世界上最富裕發達的地區,城市化率高達50,而荷蘭的商船數量更比歐洲其他國家的總和還多,號稱“海上馬車夫”。
從西班牙手中獨立之後,荷蘭利用自己的優勢,在17世紀迅速崛起為世界強國。
在東亞,荷蘭占據台灣1624~1667年),並壟斷了日本貿易前後200年);在東南亞,荷蘭占據印度尼西亞和馬六甲;在非洲,荷蘭奪取了葡萄牙的南非;在大洋洲,荷蘭探索了新西蘭西蘭為荷蘭一個省的名字);在南美,荷蘭占據圭亞那和巴西海岸;在北美,荷蘭建立新阿姆斯特丹殖民地,今天這個城市名叫紐約。
1648年,當西班牙正式承認荷蘭獨立時,荷蘭已經是一個龐大的商業殖民帝國:她的海軍稱霸世界,她的商業貿易總額占據世界的一半,她的首都阿姆斯特丹是整個歐洲的金融中心。
1673年,荷蘭擊敗歐陸霸主法國;1688年,荷蘭執政威廉三世受邀登上海洋強國英格蘭的王座,荷蘭的權勢達到頂點。17世紀因此被稱為“荷蘭黃金時代”。
稱霸海洋一個世紀之後,荷蘭的霸權開始受到英法的挑戰。雖然荷蘭多次戰勝對手,但長期的爭霸鬥爭消磨著這個彈丸小國的雄心與能量。當時荷蘭隻有200萬人口。
1713年,荷蘭為了降低財政負擔,主動大幅裁撤海陸軍,將海上霸權拱手讓與英國。荷蘭則蛻變為純粹的金融霸權。
失去進取開拓之心的荷蘭走向衰弱,而放棄武力,最終讓她吃儘苦頭。1784年,荷蘭海軍慘敗於英國;1794年,法國武力吞並了荷蘭;同時期,荷蘭殖民地也萎縮至印尼。
1815年,法國的拿破侖政權被推翻,荷蘭重新恢複獨立。
荷蘭與比利時、盧森堡組建了荷蘭聯合王國。這是尼德蘭曆史上僅有的統一國家時期。但很快,比利時就於1830年獨立,盧森堡也緊隨其後,剩下的荷蘭改稱荷蘭王國。
此時的荷蘭已經完全淪為歐洲小國,甚至在經濟上都開始落後周邊地區。唯一值得安慰的是,荷蘭在印尼的統治權益一直在擴張,加上美洲的蘇裡南等地,荷蘭殖民帝國的疆域達到最大。
印尼地處東南亞的核心位置,資源豐富,是列強爭奪的重點,英法西等國都在搶奪印尼。由於各國爭執不下,他們需要荷蘭作為幾方的緩衝國,所以默認了荷蘭人在印尼的統治。
1813年10月,拿破侖帝國崩潰,荷蘭恢複了獨立。英國為了利用荷蘭牽製法國,同意與荷蘭和好。
1814年,英荷簽訂倫敦協定,英國答應歸還以前占領的荷蘭海外殖民地。不過,英荷之間有關殖民地的爭執,到1824年雙方簽訂蘇門答臘協定後,才最終解決。根據該協定,荷蘭把它在印度的商館和馬六甲移交給英國,英國則把它在蘇門答臘的據點,如明古連等移交給荷蘭.
儘管荷蘭仍然維持著一些殖民地,但其維護這些殖民地的能力已經大不如前。荷蘭在19世紀中期的殖民地管理主要依賴於當地的代理機構和少量的軍事存在,而不是大規模的軍事力量。
這就是小國殖民的缺點,受到本國人口總量的限製,無法在殖民地維持大規模的軍事勢力,隻能依靠控製當地的貴族勢力來控製殖民地。但是一旦當地實力強大了,他們就無法進行有效控製了,蘭芳共和國脫離荷蘭人的控製就是如此。
所以,文萊國、蘭芳共和國和“新南號”並不像忌憚英國一樣忌憚荷蘭國。唯一的擔心就是吃掉了三發共和國會引起英國的忌憚,所以一直將行動停留在紙上。
上兵伐謀,出兵三發共和國獲得的利益並不一定多大,但是要引發英國人的忌憚就得不償失。
沈雲峰於是決定將兩艘一代蒸汽機炮艦懸掛蘭芳共和國旗幟,在蘭芳共和國基地停泊作為母港,標誌蘭芳共和國建立了海軍。
由於三發蘇丹國來往西婆羅洲都需要經過蘭芳共和國海岸線,等於卡死了三方蘇丹國對外的航線,慢慢的去耗去荷蘭人的耐心。
喜歡十萬大山:1840請大家收藏:()十萬大山:1840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