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雲峰與石達開並肩離開營地,囑其在出發前給李秀成寫一封信,介紹自身情況,也告訴李秀成未來的方向。此時的清軍沒有了外部的壓力,並從英法聯軍的繳獲之中獲得了一批新式裝備,已經開始在逐漸鞏固陣地,壓縮太平軍的範圍,李秀成的日子也開始不好過了。
石達開點點頭,他知道,這裡麵縱然有“豐南號”參與的原因。但自己到了徐聞之後也想清楚了一件事,連“豐南號”這樣的實力,都不願意和清廷廝殺,自然有他的道理。
沈雲峰說的種種道理,包括中華民族,包括他對皇位的不屑一顧,包括他對自己垂青,石達開無法理解其中之意,看不清也摸不透。
到了現在,石達開已經醒悟,沈先生這個人非自己所能看清,自己隻能信他,所以,他給李秀成留的路必然有他的道理,自己照做便可。
但石達開心中有個數,如果自己做的和洪秀全那樣,沈先生會像對洪秀全一樣,毫不留情的拋棄自己。
與石達開告彆之後,沈雲峰一行人便趕往湛江,以前還沒有湛江這個城市,但現在有了,是沈雲峰命名的,這裡將是未來粵西的一個重要城市,粵北的煤和海南鐵礦將在這裡彙集,進行煉製,為“豐南號”的內循環經濟和造船業提供工業支撐。
此次出巡,沈雲峰還有很多任務,檢查沿海炮台建設情況,新兵訓練情況,還有農場建設情況,還要接見一些依然屬於清朝的地方官吏。
作為領袖人物,雖然很多形式上的活動會耗費時間,但是也是必須的,沈雲峰已經在逐漸接受這一切。
在電白的新兵訓練營,沈雲峰走進操場時,新兵爆發出如雷般的掌聲。
這些新兵都是廣東和廣西附近以及粵西本地的青年人,他們飽含著愛國熱情來到粵西,投奔能夠打敗洋人的軍隊,沈雲峰就是他們心目中的英雄。
就如後世一樣,身穿在北上戰役中穿過的將軍服,沈雲峰微笑的一一招手示意,然後走到前排,與這些年輕人握手。
看著一副一副年輕的臉龐,沈雲峰感覺到有一種朝氣,不禁想起中學學過的課文,梁啟超的《少年中國說》。
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於歐洲,則國勝於歐洲;少年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
沈雲峰不好意思盜取梁啟超的雄文,隻能自己編上幾句勉勵一下這些新兵。
“今日見諸君,非常欣喜,諸君年方二十,我已知天命。見諸君如此年輕,欣喜我們的事業後繼有人。”
“自1848年以來,我中華民族屢屢受歐洲列強的欺辱,就是因為我們沒有一支戰無不勝的軍隊。就在幾個月前,我們的安保隊戰勝了他們,說明,他們不是不可戰勝的妖魔鬼怪,我們也不是任人窄割的孬種。”
思我華夏,山河壯麗;炎黃子孫,世代忠勇,焉能為列強所欺壓。
今諸君風華正茂,決心從戎,誌在報國,誠可嘉也!
夫軍者,國之乾城,民之屏障。昔有霍去病“匈奴未滅,何以家為”之壯語,嶽飛“精忠報國”之丹心,皆以熱血鑄就千秋功業。今諸君承先賢之誌,當思“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之義。
軍旅之道,艱苦卓絕。然“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惟經風雨,方見彩虹;惟曆險阻,乃成棟梁。願諸君勿畏寒暑,勿辭辛勞,以鋼鐵之意誌,守萬裡之疆土。
諸君銘記,安保隊守護乃中華民族,而非我個人,也非朝廷。“豐南號”的宗旨就是為了中華民族的利益,安保隊也是一脈相承,此乃安身立命之本,不可動搖。
今日之寰宇,風雲變幻。諸君肩負重任,當以“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之氣概,護我山河無恙,保我黎庶安康!
勉哉諸君!吾輩當共期盛世,同享太平!
沈雲峰演說完畢,年輕的安保隊新兵爆發出熱烈掌聲,看著最高統帥,眼裡充滿的建功立業的熱情和渴望。
由於沈雲峰等人在曆史進程中的亂入,清廷的發展開始偏離了軌道。
懿貴妃此時已經是聖母皇太後慈禧,和母後皇太後慈安一起垂簾聽政,但慈安不大願意管政務,恪守後宮不乾政的祖訓。但慈禧早就接觸過政務,嘗過權力的甜頭,現在有了乾政的機會,自然不放過。
若問她現在最恨是誰,那便是沈雲峰,經常在夢裡會夢到那個穿著軍裝高大的男子,對自己的羞辱,畫麵總是被演繹的更加不堪。
但是她對沈雲峰偏偏沒轍,甚至會害怕,怕沈雲峰哪天突然又帶著軍隊打到京城,將自己現在所擁有的一切剝奪。
她端坐在金鑾殿上,透過簾子看著奕欣,尤其奕欣說起沈雲峰,臉上浮現的那種表情。心裡又不免一絲恨意,恨自己是個女兒身,不然也可以出宮去再見沈雲峰一次。
她知道,奕欣在沈雲峰手裡獲得的,遠比自己的多,而且還在不斷的獲得更多的支持,這樣,奕欣攝政王的地位就越穩固。
北洋水師是他的,廣州艦隊也是他的,左宗棠的新軍也是他的,香港澳門,天津上海都是他的。憑什麼!
即使沈雲峰垂青,也該是垂青自己。她記得沈雲峰的眼神,她跪伏在那裡,回頭時,她確定看出他眼中的火焰,但是他卻扼殺了那火焰。
雖然自己依然獲得了支持,躲過殺身之禍,成為垂簾聽政的皇太後,但是她依然覺得缺了什麼。
慈禧曾經想過點子,和奕欣商量,邀請沈雲峰有空來京城教導同治。奕欣笑而不語,按照慈禧的想法去了信,但被沈雲峰拒絕了。
這讓慈禧喪氣了好一段時間。三十歲的寡婦有著難以發泄的精力,於是開始作怪起來,經常和奕欣開始對著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