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師一團和二團正在海岸上鏖戰登陸的聯軍,詹姆士這一路登陸的士兵一共1萬人,人數上遠遠高於安保隊的兩個團4千餘人。
聯軍有蒸汽機輪船的炮火支援,但是安保隊已經熟悉聯軍的戰法和武器配置,陣地都設在聯軍蒸汽機輪船的炮火距離之外,大概離岸線1公裡左右就足夠了。聯軍的火炮確可以覆蓋沙灘,隻是因為渡海運送的難度,火炮偏少了一些,覆蓋的麵積少。
反登陸一方最容易被動的就是防線設置跟不上對方登陸地點的飄忽。凡是有安保隊陣地的地方,基本都將登陸的聯軍阻擊了。
安保隊人雖少,但是半自動步槍和機槍的加持,對使用米尼彈步槍的聯軍形成了單兵武器上迭代的壓製。
但是聯軍的悍不畏死也造成了安保隊的傷亡,拚著炮火,聯軍在沙灘上開始部署火炮。這種小型的阿姆斯特朗火炮能夠使用開花彈,一旦在陣地上爆炸,也會導致士兵的傷亡。
一團團長鄭繼賢則安排機槍手專門盯著對方架設火炮的位置,和火箭彈手,專門清除聯軍登陸後架設的火炮。
聯軍也充分考慮到對手的武器,整個登陸戰場拉開的很漫長,這樣一來,“豐南號”的重火力就起不到打擊人員密集處的效果。而且也拉開了人力的防線。
整個沙灘上現在已經死屍遍布,但是登陸的聯軍依然凶悍的在挺進,因為指揮官知道,海上的艦隊已經失敗,隻有前進一條路。
同樣的早晨,在香港島北麵,米爾恩天亮時候就指揮艦隊進入維多利亞港,劉永陸見敵方艦隊開始行進,於是也起撥跟進。隻有6艘柴油機艦船,不可能衝上去與56艘戰列艦來戰鬥,隻有在外圍遊鬥。
沈雲峰非常擔心米爾恩直接在中環登陸,中環隻有一個團的兵力,岸防炮也不多,很難守得住。
進入了狹窄的維多利亞港,柴油機艦船活動的範圍更小,更不能貼近地方艦隊,防止對方反撲。因為對方如果選擇在狹窄地帶反撲,柴油機艦船調頭也來不及。
不得不說,米爾恩是老奸巨猾,海戰的經驗十足。
但出乎意料的是,米爾恩的艦隊扛過兩岸岸防炮的襲擊之後一路向東航行並未停留,直到駛過最狹窄的鯉魚門,進入將軍澳一帶的海灣之後。劉永陸和沈雲峰對著地圖這才恍然大悟。
這裡是一個u型海灣,地方主力艦隊進入之後如果按照u型灣進行沿岸部署,那中間就是一個火炮覆蓋的口袋,什麼艦船進去之後挨打的份。
而且,狹窄的鯉魚門在那裡,柴油機鐵艦要是從那裡出去進攻將軍澳,對方可以直接在出口伏擊,在狹窄的鯉魚門,柴油機鐵艦想瞬間調頭是很難的。
進入了將軍澳海灣,米爾恩的主力艦隊隻要不出擊,固守起來,暫時是一點問題都沒有。
看著地圖,劉永陸知道,鯉魚門不能過,米爾恩肯定有埋伏在後麵,隻能將軍艦停靠在鯉魚門西側的筲箕灣。
米爾恩將主力艦隊最後落子在將軍澳?這一落子讓沈雲峰和劉永陸都看不明白,為什麼不拿下香港島作為聯軍的基地,更何況已經在赤柱半島在登陸了,兩邊夾擊不是十分容易嗎?沈雲峰感覺到對方在東線的軍事意圖迷霧重重。
赤柱半島的反登陸戰已經快接近尾聲,由於聯軍登陸戰線散開,己方兵力不足以拉長戰線封堵,一部分聯軍士兵登陸成功,但安保隊扼守的向西南的通道兵力足,大部分遁入老虎山、蓮花井山一帶的山間,俘虜了大約800多左右的聯軍士兵,消滅的聯軍士兵目前還沒清點,大致在30004000之間。
安保隊自身犧牲的人數約在200人,重傷員還有二十多人,也是傷亡算慘烈的一次。
從俘虜口中得知,原來還有一支艦隊和2萬名陸軍從將軍澳背後的清水灣至荃灣登陸,
沈雲峰這才覺得撥開雲霧見青天,原來米爾恩留了這一手,主要戰略目的是拿下九龍及周邊諸島,香港島隻是次要目的。
總體目的還是劍指廣州,從一東一西夾擊。而現在問題是九龍至虎門一線隻剩下六師二團在南水,一團在虎門,二師四團在尖東尖沙咀一帶。總兵力不過六千人。
而香港島的二師一、二、三團既要清剿登陸的聯軍,又要防備聯軍從將軍澳渡海進攻香港島。香港島的這兵力也動彈不得。
每個時代都有精英,切不可因為自己幾個人占了穿越的優勢就可以處處拿捏人家。米爾恩這樣的經驗豐富的軍官確實用戰術化解了武器上的劣勢,將戰線拉的足夠廣,讓兵力多的優勢發揮到極致。
這也是因為有著電報機的優勢,黎月風的艦隊在岸上部隊及時傳遞信息的情況下能夠準確尋找到對方的艦隊,否則,登陸戰有了艦隊的支援,香港島會上來更多敵軍。
米爾恩占據的位置就是現在香港的西貢區,與後世填海造地後的地形不一樣,此時的西貢大部分是島嶼,僅有西貢半島、將軍澳、清水灣半島那一塊與九龍相連。
總體來說,守住兩三個地方,能夠堵住聯軍進入九龍,但聯軍在九龍一是有了一定的後勤能力,而且很容易渡海北上插到新安縣後方。
因此,劉永陸指示二師四團從尖沙咀尖東位置立刻趕到九龍半島與西貢半島、清水灣半島相接處尋找適合位置布防,架設火炮。
南水的六師一團從虎門調防九龍支援,六師二團從虎門位置南下到新安縣駐守。
二師一二三團加緊肅清在香港島登陸的聯軍,肅清後在鯉魚門設置岸防炮。
西貢島嶼縱橫,隻要米爾恩尋找合適地形,將主力艦隊抱團,幾艘柴油機艦隊進去很難取得戰績,甚至會被合圍。所以,海上隻能暫時隻能以靜製動。
喜歡十萬大山:1840請大家收藏:()十萬大山:1840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