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雲峰、田虎等人也是心頭大石頭落地,隻要飛機能批量生產,粵西,包括中國基本在這個時代就立於不敗之地了。
即使因為“豐南號”的催生效應,英國此時比曆史上更早推出巨艦重炮,現在占據了空中依然會形成絕對的打擊優勢。
兩個半月之後,防城機場很快就造好了,包括機庫和警衛兵營。高州機場的混凝土跑道也完工了。等不及高州機場的全部完工,田虎就要求試飛員從防城機場試飛到高州機場,然後再從高州機場飛回防城機場。
兩地相距大約280公裡,這一次來回試飛著落成功,讓“豐南號”決策層信心百倍。
等了一個月之後,新下線的兩架飛機再次進行試飛,也成功從防城至高州往返。沈雲峰召開董事會,提議將飛機研發中心擴建為飛機廠,進行大批量生產。此項議題得到全票通過,大家一致同意。沈鬆提議了研製大型船用蒸汽輪機的議題,用於未來超大型艦船的驅動,也得到了通過。
白有誌作為乘客,在董事中率先乘坐雙座機從防城到高州,再從高州飛回防城,了卻了他上天的心願。在戰戰兢兢中興奮不已,在空中看著自己祖輩曾經蟄伏的大山,覺得自己可以不負先祖了,讓白家跟對了人,未來白家的子孫將開啟傳奇一樣的生活。
此次乘坐飛機之後,白有誌正式將董事的位置傳給了孫子白耀先,白耀先成為十一人董事會第二個接下董事職位的年輕人。
目前,一萬噸軍艦已經下水6艘,5000噸級軍艦下水24艘,加上3000噸級軍艦30艘,還有20多艘輔助用的千噸級軍艦,太平洋艦隊、南海艦隊和南洋艦隊的戰鬥力已經成倍增長。
海上安保隊的蒸汽機艦船已經全部淘汰,都贈送或者低價給了華人係國家,在他們手中目前還是屬於先進的軍艦。
為了支持飛機廠擴建,提升生產能力,軍艦製造的速度減緩,調動了一批工人從船廠到飛機廠工作,確保儘快形成空中力量。
定型的飛機命名為“神劍1”型,這個基礎上改進的兩座教練機命名為“神劍2”。“神劍1”型屬於輕型轟炸機,載彈量已經經過實測,可以載彈0.3噸,航程預計1500公裡。
原來的飛機研發中心已經並入飛機製造廠,接到的新的研發任務是研發輕型轟炸機和重型轟炸機。輕型轟炸機的應用方向將是艦載,重型轟炸機將有更遠的航程,可以執行更遠作戰半徑。
建設部在完成高州機場營房和機庫建設之後,已經到崖州和台北去勘探,選擇機場用地準備開建這兩處機場。蕪馬銅基地也準備在蕪湖建設一個機場作為北上的補給點。
後續,建設機場的任務還十分艱巨,要建設到西北和東北的線路上補充航油的機場,那是下一步的計劃。
一旦整個工業怪獸全力投入到飛機生產上來,生產速度隨著工人的熟練程度每個月都可見的提高。
飛行員也在緊張的訓練,未來需要一大批經驗豐富的飛行員,田虎的未雨綢繆,依靠滑翔翼培養出來的準飛行員隊伍縮短了飛行員的培養時間。
“豐南號”在埋頭搞軍工,戰敗受辱的英國人更是下了決心要讓軍事裝備升級換代。英國海軍建造局局長愛德華爵士創新性地提出了“炮塔戰列艦”的概念,並著手設計建造蹂躪級戰列艦。這種新型戰列艦不像“勇士號”保留了風帆,而是完全摒棄了風帆設計,僅依賴蒸汽動力驅動,成為了鐵甲艦發展的一個重要裡程碑。
1869年11月12日,蹂躪號戰列艦開始了其龍骨的鋪設工作。蹂躪號排水量9448噸,尺寸87,以其低乾舷設計、出色的穩定性、緊湊的艦體以及良好的轉彎性能而聞名,這些特點使得它不僅具備跨大西洋航行的能力,還擁有傳統的封閉煙道和艦橋設計。
在蹂躪號的建造過程中,設計者巧妙地在前後兩座炮塔上各安置了兩門威力強大的12英寸305)前裝炮。這些炮塔由厚達360毫米的鐵甲嚴密保護,足以抵禦12英寸以下炮彈的猛烈攻擊。
為了確保炮手在裝填火炮時的安全,特彆設計了火炮收回機製,使得在需要裝填時,火炮能夠輕鬆地移入炮塔內部,並用裝甲板嚴密遮蓋。這樣的設計不僅大大提升了炮手的安全性,還使他們能夠在彈片四濺的甲板上安心工作。
蹂躪級戰列艦是西方戰艦中首次采用這種獨特設計,將主炮塔布置在艦體上方的鐵甲艦,這一創新舉措使得其主炮射界達到了驚人的280度。這樣的布局不僅允許艦船向舷側開火,還能同時向船頭和船尾發射炮彈,極大地豐富了其攻擊手段。此外,船體底部還精心裝備了撞角,使其具備刺破敵方船體的能力,進一步增強了其戰鬥力。
蹂躪號的動力係統選用了佩恩二衝程乾式蒸汽機,其尺寸緊湊,非常適合安裝在小型軍艦上。然而,這種蒸汽機也存在一些不足,如煤炭消耗相對較高,以及輸出功率相對較小。
“蹂躪號”作為首艦順利下水後,英國人就開始建造後續艦“雷霆號”,非常迫切的要將軍艦更新換代。
隨後,英國就開始建造“英弗萊息白號”戰列艦,“英弗萊息白”的主炮采用的是當時令世界震驚的16英寸406毫米)巨炮,4門巨無霸火炮分裝於軍艦中部2座雙聯船麵旋台式炮塔內。
“英弗萊息白”號鐵甲艦排水量高達噸,屬於一等鐵甲艦,動力係統由兩座三脹往複蒸汽機和12座鍋爐構成,雙軸推進,航試時測得功率8407馬力,航速14.75節。該艦武備包括4門威力巨大的16英寸406毫米)前裝線膛炮,6門20磅後膛炮,2具14英寸355毫米)水下魚雷發射管,以及2具同口徑魚雷發射架。
喜歡十萬大山:1840請大家收藏:()十萬大山:1840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