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陸的日本指揮官是田中英山,一向蝸居於島上的日本人世世代代都將向外擴張作為使命,從搶劫琉球、染指庫頁島,到明朝期間不斷的搶劫中國沿海地區,這已經是他們的習慣使然。
這一次占領了中國的陸地,讓他們虛幻的理想得到了實現,骨子裡的欲望一下得到了膨脹,麵對豐饒的山東半島,幕府時期傳承的凶殘貪婪讓他們控製不住的燒殺搶掠,聚斂金銀財寶一切可以搶到的東西,準備下一步運回日本。
田中英山根本就沒有什麼顧忌良心和道德的概念,殺的人越多,牽扯他的兵力就越少,他唯一的指示就是節約子彈和火藥,用刀殺。
山東半島的駐軍很少,也就一兩千的綠營,本以為可以依靠北洋艦隊和南邊的新軍,但是現在海上是鞭長莫及,南邊的新軍正在和美軍纏鬥,根本顧不上。
田中英山帶著日軍迅速打通了山東半島,從青島北上拿下高密、平度、萊州,打到渤海灣,然後開始構築防線,然後再向東,意圖拿下煙台和威海。
北洋艦隊正在從大連等地開始向煙台和威海等地運送軍隊,但東北的軍隊運送到大連的路程也不近,需要一段時間。
日本人的凶殘讓青島、日照、高密等地的老百姓拖家帶口逃亡濰坊,清軍從直隸調來的新軍正在濰坊構築防線,一萬左右的新軍,加上逃過來的綠營,還有鄉勇,算是抵抗住日軍的進攻。
高大壯是高密有名的混混,遊手好閒,但仗著身子高大強壯,在高密東鄉一帶煞是有名,帶著幾個小弟,不說日子過的多滋潤,至少有吃有喝。他娘正趕著給他找個媳婦,想栓栓他的心,好不去坐牢。
日本人來了,這一切就改變了,高大壯的村子幾乎死了一半,跑了一半。高大壯當時正和幾個小弟去附近河裡弄魚去了,等到晚上回來,發現自己老娘和父親死在了院子裡,妹子光著身子死在屋子裡,弟弟不知所蹤。
那幾個小弟家裡也都差不多,高大壯他們把家人的屍骨收殮埋了,帶著鐮刀就離開了村子。白天就躲在蘆葦蕩子裡,晚上出來就想辦法尋找落單的日本兵。
乾掉兩個日本兵之後,得了日本兵的槍,也知道官府的軍隊在濰坊,於是就帶著小日本的槍去濰坊投軍了。
到了濰坊,高大壯才知道,遭了日本人的災不是自己家附近的幾個村子,是高密、青島無數個村子,難民在濰坊城裡到處都是。
找了兩天,高大壯在難民裡找到一個逃出來的叔伯,高大壯給叔伯跪了下來,把自己家裡幾個人埋骨的地方告訴了叔伯,求叔伯要是日後回鄉,幫忙把屍骨立個碑。他要去投軍,要殺夠了日本人,能不能回來兩說。
叔伯扶起高大壯,答應了高大壯,讓他要是投了軍,多殺幾個日本人,給村子裡報仇。
到了軍營門口,清軍看他人高馬大,又能帶著人殺日本人,就把他們幾個編入鄉勇隊伍,一個人發了一把砍刀,日本人的槍也留給他們自己用,還給了一些火藥和米涅子彈。
高大壯進了鄉勇營,吃飯的時候才發現自己16歲的表弟吳正存也在這裡。吳正存是隔壁村的,看到自己表哥,抱了起來哭。
吳正存是被他娘,也就是高大壯的姑姑,藏在了家裡的地窖裡躲過了一劫,但是姑姑家裡人也死光了。
表兄弟兩個人抱頭痛哭一場,周圍人也都木木的看著,並沒有人上前勸慰或者詢問。他們這些鄉勇,大部分都是家裡遭了日本人的兵災,誰家現在都有血恨。
勸慰他們或者詢問他們,無非將自己傷口再撕裂一次,唯有一個出路,就是等著清軍出動,作為鄉勇當輔兵,去多殺幾個日本人為家裡報仇。
出於骨子裡對土地的渴望,日本實際出動了3萬多人,而且,就在北洋艦隊開始封鎖海上後,日本還不斷的用小船試圖突破封鎖運送士兵過來,意圖要永久占領更多的中國土地。
日本的小船遇到北洋水師的軍艦,幾乎就是傾覆的下場,但是瘋狂的日本人依然樂此不疲,在漫長的海麵賭博,將更多的日本士兵送到中國來。
田中英山沒有攻下煙台、威海之後,開始冷靜下來,讓手下軍隊開始收斂。被占領的土地上,老百姓被日本人燒殺搶掠之後,逃走了一大批,再這樣下去,沒有人驅使了。
日軍開始宣傳讓老百姓該種田的種田,然後抓了一批青壯到前線作為民工構築工事,開始做在山東半島長期經營的準備。
美軍在上海的北麵拿下了南通和崇明島,在上海的南麵拿下了嘉興和紹興的部分地域,南麵與西班牙占領的寧波連成在一起,互為依靠。
由湘軍轉設的新軍還是很強悍的,士兵都有多年廝殺的經驗,即使麵對美軍的馬克沁機槍,也會避其鋒芒,采用火炮來壓製。
不過,美軍也十分克製,目前海上的線路被中國的軍艦切斷,暫時得不到彈藥的補充,所以並沒有進行強攻。在第一次沒有攻下上海的情況下,美軍開始經營陣地,等待著戰爭進入下一階段。
此時的防城縣“豐南號”安保隊的司令部裡,沈雲峰、田虎、劉永陸“豐南號”軍事三巨頭,還有管越、劉永浩、白遠山等軍事上未來的接班人都在會議室分析戰爭的形勢。
列強的東部入侵之後,沈雲峰反倒是冷靜了下來,他已經看出列強是在聯手下一盤棋,目前看似凶猛,實則大招仍然未出。
清廷的軍機處和“豐南號”安保隊的司令部現在每天是熱線聯係,通報情況。
目前的難處還是清廷的常備軍隊不夠用,鴉片戰爭前,清軍綠營總數約60萬,八旗軍約20萬,但這些軍隊軍警不分,綠營兵還特彆分散,第二次鴉片戰爭中實際投入的兵力隻有10萬人。
喜歡十萬大山:1840請大家收藏:()十萬大山:1840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