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兩處糧草大營連續被燒之後,沙俄軍隊瘋狂的開展了一次進攻。左宗棠親臨一線督戰,以傷亡1萬多人的代價與沙俄鏖戰了三天,抵抗住了沙俄的進攻。
隨後,沙俄軍隊進攻的烈度明顯下降,顯然,軍隊糧草的被燒已經給他們造成了現實問題。
又過了兩天,從天山東邊飛越了一架飛機。這架飛機所有載重全部被去除,載的全是機槍子彈。有了彈藥,讓飛機又能重新上戰場了。
眼見天氣越來越暖和,沙俄的南北兩路指揮官越來越緊張,不斷督促後方的糧草,一邊開始收攏漫長戰線上的部隊,醞釀著來一次決戰式的進攻。
但此時,戰爭勝利的砝碼已經開始向清軍傾斜,在天空中的飛機能夠將沙俄軍隊的舉動偵察的一清二楚,他們在收攏軍隊要集結成拳頭,清軍也相應的開始調兵遣將,做好防守。
左宗棠知道,再守住這一次衝擊,天山東麵的援助就要來了,勝利就在眼前了。
七河流域和老毛子打的如火如荼,山東半島,小日本也已經被清軍和安保隊打的收縮到青島、日照一線。
小日本在山東半島的殘暴激發了清軍和安保隊的憤怒,即使日本人用當地百姓作為肉盾也阻止不了清軍和安保隊推進的步伐。
李九生帶領的安保隊,大部分是特種隊員,在應對日本人這種做法上,大量的使用狙擊,拿小日本練習一槍爆頭。
夜晚則采用突擊戰術,打他們一個迅雷不及掩耳。
在海上,北洋水師統製楊幼斌按照作戰方案,將山東半島包圍起來,高密度巡邏,嚴防日本人的增援。
北洋水師已經跨入蒸汽機和覆甲時代,日本的黑船已經對北洋水師造成不了威脅,來了,隻要發現就是送菜。
清軍與安保隊之間有默契,對日本人,不接受投降,不要俘虜,所以,北洋水師隻要看到日本人的船,直接炮擊,落水的日本人在遠海的話就隨他漂泊,近海就讓水兵練習槍法。
此時的青島還沒正式成為一個地名,這個位置屬於即墨縣,即墨縣城有悠久曆史,現在規模大部分是明朝衛所即墨營沿建而來。
日本兵在即墨算是重兵,有2個步兵聯隊、1個野戰炮兵大隊、1個工兵大隊,加起來3千多人的兵力。
站在城牆的隱蔽處,日軍指揮官高木次郎用望遠鏡看著城外,心裡憂心忡忡,整個即墨城已經三麵被圍,僅有南麵靠海邊還沒有被圍困。
他心裡十分清楚,中國軍隊要不是顧忌即墨城裡的老百姓,投鼠忌器,早就開始強攻了。
所以,他已經下令禁止殺害城內的中國人,現在這些人已經成為護身符,隻要在城牆上綁上一溜子中國人,城外的軍隊就不敢使用火炮強攻。
但這個方法隻能支撐一時,圍城久了,糧食和彈藥都是問題。
高木次郎早就想過撤退了,但是海上一點消息都沒有,也看不到日本的黑船,總不能遊泳回日本吧。
投降?那是不可能投降的,不僅僅是武士道精神,高木次郎早就聽說了中國軍隊不接受日本人的投降。
總之,高木次郎覺得這次國內高層做出入侵中國的決定是錯誤的。如果說要擴張領土,第一選擇對象應該是朝鮮,而不是跟中國這樣的龐然大物硬碰硬。中國人有句俗話“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大概就是這個意思吧。
隻能寄希望有友軍來援助了,高木次郎在心中深深的歎了一口氣。但是他的臉上還是保持著一如既往的冷峻,在下屬麵前還是要保持鎮定,自己要是慌了,他們會更慌。
可是哪裡能有友軍來援,東西北三麵都被圍困了,說明這三麵已經沒有友軍了,或者根本就被人家切割開了,正在被一個個的消滅。
高木繼續檢查著防務,提醒下屬打起精神來,暫時想不出對策,但是打仗還是要有打仗的樣子!
高木次郎在即墨縣城城牆上檢查防務,李九生也在觀察著即墨縣的防務,利用老百姓當作肉盾,確實讓火炮難以發力,要采取什麼手段把即墨縣城拿下來?這讓李九生有點頭疼。
日軍的殘暴,在這些日子,李九生已經有了深刻的理解。繼續圍困下去,日軍如果彈儘糧絕,不會投降,隻會玉石俱焚,有可能將全城百姓獻祭。
戰爭不可能被敵人的一個手段就能鉗製,清軍指揮官和李九生磋商之後,對即墨城的炮攻開始了。
隻不過沒有炮擊城門和城牆之上敵軍的防禦部位,而是用大量的火炮攻擊四個角樓附近的城牆,硬生生的用大量的彈藥將城牆轟塌出幾個口子。
等日軍綁架了大量中國人到了這幾個部位作為肉盾,軍隊立即停止了炮擊,但讓城牆出現了多個需要加強守衛的缺口。
戰爭不可能避免死人,隻能計算哪種方式讓自己的人死的更少。死去的同胞隻能在破城之後讓日本人血債血償了。
中國軍隊的突然進攻,肯定是有目的的,高木次郎讓士兵在每個缺口都綁上了十幾名中國百姓,作為肉盾。然後在缺口的殘磚斷垣之後各安排了幾十名士兵和火炮作為防護力量。
果不出高木次郎的猜測,第二天一早,中國軍隊送來一封信要求日軍退出即墨城,作為條件,中國軍隊讓出南邊城門的通道。
接到中國軍隊書信之前,高木次郎已經在城牆上走了一圈,看到昨天被轟塌的位置,中國軍隊又在部署火炮。不過,他不太相信幾十名中國人被綁在那裡做肉盾,他們會直接用火炮進攻。
沒來得及深究,高木次郎收到中國軍隊書信,就回到指揮部和部下研究從南部出城然後向西南到日照,與那邊僅存的聯隊彙合的可能性。
就在轉移了日軍指揮層的注意力之後,李九生按照計劃果斷發起進攻,五處突破點中隻有兩處是真正的進攻點。
喜歡十萬大山:1840請大家收藏:()十萬大山:1840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