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工的設計雖然我看不懂,但經過你這樣一番解釋,好像真的不一般。”
“就是不知道燃油驅動在實戰過程中,到底會發揮出什麼作用!”
鄒鴻才臉上略帶思索的看著無人機,倒是沒有繼續詢問李陽關於發動機的事情。
轉而。
他看著無人機仿若擬人化的智能係統,提出了困擾他很久的一個問題。
“李工,我一直無法理解,為何你設計的這款無人機,在細節化的智能操作中,比如你所說的監視浮漂,無人機是如何判斷出,它是因為有魚上鉤才拉動浮漂,而不是被風吹動、樹枝等障礙物乾擾而發生動靜。”
“這種細微的監視,彆說是智能化監視係統,就是人眼,有的時候也會做出誤判,這是如何做到的?”
不僅僅是他,在場的其他研究人員聽到鄒教授提出這個疑問,也紛紛停下手中的動作,洗耳恭聽,滿臉期待等待著李陽的解答。
李陽聞言,乾脆脫掉手中的手套,耐心解釋道。
“關於這個問題,其實要引入一個說法,叫做莫拉維克悖論!”
眾人一聽,頓時眉頭緊鎖。
莫拉維克悖論?
這……
鄒鴻才說道。
“李工不妨展開講講。”
李陽頷首,繼續道。
“莫拉維克悖論,是由人工智能和機器人學者所發現的一個和常識相左的現象。”
“與傳統意義上的假設不同,人類具備的獨有高階智慧能力隻需要非常少許的計算能力。比如常見的推理能力,隻需要用到大腦簡單的邏輯思考能力,便可以進行。”
“反之,往往是一些無意識的技能和直覺,卻需要龐大的運算能力。很簡單的例子,你下意識的躲避了一場突如其來的襲擊,事後往往會大口喘息,或者驚魂不定,腦袋發懵,這就是運用了龐大運算能力後的‘後遺症’……”
“這一理論用在人工智能化係統上,同樣解釋的通!”
李陽停頓了一會兒,環視一周,看到在場很多人都在認真聽講,愈發激起了他心中的興趣,繼續道。
“無人機可以很輕鬆的監視某個固定畫麵,但要做到監控某個畫麵的細微動作,卻需要用到龐大的運算。”
“基於這一點,在設計這款無人機時,我在超聲波、雙目視覺、iu和氣壓計等傳感器上,費了很大功夫,解決了很多痛點。”
“比如在氣流複雜環境中保持穩定,地形複雜的地方平穩飛行。甚至,無人機衝破高樓玻璃之後,能在一秒之內,迅速感知環境變化……”
“通過調配無人機內置的各種小傳感器,增大係統的運算能力,讓它更加貼近真人化,從而變得更加擬人態智能化。”
“而這也是它能夠異於其他無人機更加強大的監視、監控、定點突擊等能力的主要原因……”
李陽講完,現場還是一片安靜。
包括鄒鴻才在內,所有人都眉頭緊鎖,流露出思索的神色。
好一會兒。
才慢慢抬起頭,眼中湧上一抹‘原來如此’的神色。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