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嘛,麗質,你說我會不會被砍啊。”
不出意外,李麗質炸毛了:“張彥,我和你拚了!”
這就屬於貼臉開大了。
但是李麗質這個小姑娘怎麼可能能奈何張彥啊。
“唉,打不到。”
“你!你站住!”
“麗質,你們先彆鬨了。”朱媺娖抱著手機跑了過來。
“怎麼了?”李麗質還是很關心閨蜜的。
“是這樣的,張公子,我看後世的三國演義,這裡麵為什麼說漢高祖?劉邦的廟號不是太祖嗎?”
“哦,編劇的曆史底蘊不夠,就這麼簡單。”
朱媺娖懵了:“啊?”
“實際上這最早起源是司馬遷,司馬遷要背鍋。”
“廟號這個東西源自於商朝,而且商朝的廟號可不像後麵的王朝那麼離奇,就四個字,太,高,中,世。”
“祖有功而宗有德,這四個字根據貢獻分給自己的祖宗。”
“不過商朝滅亡後,周朝就大規模推倒商朝的文化習慣,廟號就在周朝絕跡了,像後麵的周文王,周武王,這都是諡號。”
“商朝的廟號沒貢獻,你拿不到,但周朝的諡號人手一個。”
“實際上後世關於商周時期的電視劇中有一個非常腦殘的稱呼,那就是商紂王這個名號。”
“周人直接就稱呼人家商王是紂王,但紂這個字是諡號,是給死人用的,而且紂這個諡號是周朝給的。”
李麗質愣了一下:“啊?以前沒留意過,那應該叫什麼?”
“人家是帝辛,這才是正常的。”
“哦,未婚夫,你繼續。”
“廟號和諡號還有一個區彆,廟號隻能君主用,但諡號,諸侯也可以用,就比如楚懷王,秦穆公。”
“秦朝建立後,秦始皇感覺廟號和諡號都不行,所以原創了一個皇帝的稱號,稱始皇帝,後麵是二世,三世。”
“但秦朝是個二次元王朝。”
“等漢朝時,劉邦是個比較厚道的人。”
。。。。。朱媺娖一頭黑線:“劉邦厚道?都快趕上我家太祖了。”
“你彆怎麼說,劉邦沒有那麼多曆史包袱,直接恢複了廟號和諡號。”
“史記中就有記載:高祖起微細,撥亂世反之正,平定天下,為漢太祖,功最高。上尊號為高皇帝。”
“注意,漢太祖高皇帝,高這個諡號是以前從來沒有出現過的,戰國後期,諡號都不夠用了,都用上兩個字了,也沒聽說過有誰用高。”
“但偏偏,高這個字還是廟號中的頂級廟號,所以這也說明了當時漢朝人對劉邦的崇拜。”
“漢書中有注解:禮諡法無高,以為功最高而為漢帝之太祖,故特起名焉。”
“華夏一開始就是把祖先崇拜放在了最高的位置,後世一說列祖列宗在上,那基本就屬於玩命了。”
朱媺娖打斷了張彥:“不是後世,在大明也一樣。”
“大唐也是。”
“這不重要,反正曆朝曆代,不管是君主還是士大夫,乃至平民百姓都會祭祀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