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朱雄英就被帶過來了。
“來,小祖宗,讓姐姐給你打一針。”
朱媺娖壞笑著走向朱雄英,這讓馬皇後一頭問號,差輩了吧。
第二天一大早,朱元璋就提著朱媺娖的衣領來到了天幕空間:“張彥,還給你,如果沒彆的事,就彆把她放出去。”
張彥愣了一下:“你這是乾嘛了?”
“沒乾嘛啊,不就是把太祖趕出去了嘛。”
張彥無奈:“你沒挨揍吧。”
朱媺娖搖頭:“沒有。”
“那就行。”張彥發現朱媺娖也在欠揍的路上一去不複返了。
這幾天,朱媺娖還真沒出去,主要是因為朱棣也來了,直接警告朱媺娖,如果敢出去,就敢揍她。
這就讓朱媺娖鬱悶了,她竟然也成了李麗質。
不過朱媺娖也沒閒著,既然不讓她出去,遊戲也打不過,那就看電視劇吧。
“夫君,這編劇怎麼想的?我家太祖怎麼可能會害中山王啊。”
“實際上這個謠言是清朝人傳出來的,屬於黑明朝的經典謠言。”
朱媺娖不開心了:“切,不看了,沒意思,我去睡覺。”
“媺娖明顯是不開心了,夫君,你又要整一下清朝了。”
張彥攤了攤手:“無所謂啦,反正清朝時空已經是一地雞毛了。”
“話說那個中山到底是怎麼死的?”
李麗質很好奇,畢竟好閨蜜也是徐家的後人。
“實際上在後世的傳聞中,明太祖,徐達,湯和,常遇春是發小,很多人都是這麼認為的。”
“但之所以這麼說,無非就是突出朱元璋殺害發小時的殘忍。”
李麗質愣了一下:“我也聽媺娖說過這些人,他們是明太祖殺的嗎?”
“開什麼玩笑?明太祖弑殺不亂殺,明太祖殺的人大部分都是自己作死,包括藍玉也是一樣。”
“但那三個人,都不是明太祖殺的。”
“徐達雖然和明太祖是同鄉,但不是發小,二人第一次相遇是在郭子興的軍中,明太祖還是個打工人呢。”
“但徐達跟隨明太祖的時間早,所以徐達這個人是親眼見證了明太祖的起家。”
“當時郭子興和濠州城裡的軍閥鬥鬥起來了,明太祖覺得濠州沒辦法待了,就帶著二十四個人出去單乾了。”
“這也是很多人口中的淮西二十四將,注意,徐達在這二十四個人之中的排行是第一。”
“哪怕後來新進來的馮國勝,常遇春,李善長這些人都無法取代徐達的位置。”
“而且明太祖和徐達的交情非常深,在郭子興和孫德崖火拚時就能體現。”
“郭子興被打的在濠州待不下去了,就來投奔滁州的明太祖,但郭子興很坑人,拿著明太祖的兵就去複仇。”
“雖然郭子興抓住了孫德崖,但明太祖也被孫德崖的人抓住了,這個時候是徐達表示用自己換回明太祖,這種交情可不是一般人能比的。”
“就算是明太祖稱帝後,徐達也是皇宮的常客,以兄弟相稱,可以想象,明太祖登基後,能互相稱兄弟的也就兩個人,一個是明太祖的親姐夫李貞,另一個就是徐達。”
李麗質愣了一下:“如果這麼說的話,明太祖確實沒有理由殺徐達。”
“沒錯,實際上,明史把徐達和常遇春編在了一個列傳裡,所以後世也經常拿這兩人做比較。”
“但徐達和常遇春根本就不是一類人。”
“徐達是最典型的智慧型人才,也就是戰略家級彆的,明太祖拿下南京後,基本都是待在後方的,出去打仗的是徐達。”
“和徐達打配合的是常遇春,而常遇春實際上是衝鋒陷陣的將軍。”
“如果徐達和常遇春發不下來的,明太祖就會親自出手。”
“就比如打朱亮祖的時候,徐達和常遇春打不下來,明太祖就上了。”
“而且常遇春有個很大的毛病,那就是各種破壞,什麼殺俘虜啊,燒毀房屋啊,都乾。”
“這種習慣確實可以震懾敵人,但從側麵來說,也會讓敵人魚死網破,尤其是作為朝廷的王師,這是很大的問題。”
“徐達則是完全不同,徐達不止考慮如何打下一座城池,還考慮打下後該如何建設,安撫百姓。”
李麗質愣了一下:“他們兩個人配合,會不會有衝突?”
張彥點頭:“有,那是打陳友諒的時候,俘虜了三千士兵,常遇春想砍了他們,但徐達不同意,之後聯係了明太祖。”
“可最後還是晚了,等明太祖和徐達趕到時,常遇春已經活埋了一半的人了。”
“那些俘虜都是身經百戰的勁旅,而且在那個時代,你隻要給他們飯吃,他們就會跟著你。”
李麗質仿佛明白了:“明太祖很生氣吧。”
“對,從這裡開始,明太祖再也不敢讓常遇春獨自掌軍了,打仗猛,但破壞力太強了,明太祖是打天下的,不是屠天下的。”
“所以大事就交給徐達了,而常遇春隻負責衝鋒陷陣,不過這也不是說常遇春不行,鄱陽湖一戰,常遇春就很猛。達身先諸將力戰,敗其前鋒。”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麗質,再和你說一件事,鄱陽湖之戰後,陳友諒死了,但陳漢政權還在,明太祖是親自去解決的,你想想,誰守南京。”
“不會是徐達吧?”李麗質愣了一下。
“沒錯,這也是對徐達的信任,因為這個時候,還有張士誠。”
“徐達也是個識人的,在防禦張士誠的戰爭中,徐達用了耿炳文,屬於物儘其用了。”
“到了至正二十六年,明太祖打算乾掉張士誠,但李善長認為張士誠經營了那麼多年,需要一點點的來。”
“但徐達不同意,他說張士誠就是看著強,實際上很好打。”
“如果在電視劇中,明太祖聽李善長的才對,但實際上,明太祖聽了徐達的建議。”
“依舊是徐達常遇春這對組合。”
“而且徐達特彆穩,沒著急打蘇州,而是圍著蘇州,把附近的城池都拿下來了,之後三路大軍合圍蘇州。”
“蘇州城牆高,但徐達弄了一堆比蘇州城牆還高的高台,士兵可以直接跳到城牆上。”
“蘇州破城時,徐達發布了軍令,掠民財者死,毀民居者死,離營二十裡者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