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李麗質看向朱媺娖:“媺娖,我看你明朝的英宗二次登基,他有沒有吸取教訓?”
朱媺娖無語:“我不想說。”
李麗質又看向張彥:“夫君。”
張彥愣了一下:“哦,我差點把他忘了,我直接投放天幕吧。”
朱媺娖無奈:“夫君啊,你稍微潤色一下,我怕太祖和太宗被氣死。”
“哦,我儘量。”
【明英宗二次登基做的如何?】
洪武時空,馬皇後看向錢皇後。
錢皇後苦笑一聲:“高皇後,臣妾不想多說。”
【如果說明英宗第一次當皇帝沒經驗,可以理解。】
朱元璋無語:“哦?曆史上除了他,還有誰是二次當皇帝的?”
【那麼奪門之變後再次登基的明英宗確實有進步了。】
朱棣愣了一下:“他竟然有進步?意想不到啊。”
【第一次當皇帝時,因為有太皇太後和一係列能臣的幫助,文治還算可以,隻是武功拉胯。】
【但二次當皇帝後,明英宗文武都開始拉胯了。】
朱棣:“……”他娘的,草率了。
“朕的好聖孫,過來,彆走啊。”
朱瞻基露出了一個比哭還難看的笑:“爺爺,我去看看見深。”
“老大。”朱棣可不會放棄這麼好的出氣筒。
【天順三年,以諸王未出閣,供用浩繁,立東宮、德王、秀王莊田。二王之藩,地仍歸官。】
【明英宗登基後,先是給三個兒子斂財,之後交由宦官管理。】
【於是這些宦官就開始趁機強占百姓田地,把京城整的一團糟。】
【而且明英宗越來越奢靡,為了斂財,到處去采礦,這些太監仗著明英宗,在地方肆意盤剝。】
【可以說在內政上拉胯到了極點。】
朱元璋並沒有生氣,而是拿起了自己的鞭子,帶釘子的那一根。
【不止內政拉胯,軍事上更拉胯。】
【從天順初期開始,韃靼部就經常進攻河套地區。】
【最開始,明英宗還知道防禦,就是對比父輩而言,就有些難為情了。】
【天順五年,兩方都打的有些煩,所以韃靼決定稱臣。】
【而稱臣的條件就是在河套地區讓出一條路,好讓他們去朝貢。】
【麵對這種不懷好意的要求,明英宗自然是同意了。】
。。。。。。。
朱棣默默的拿起了鞭子,朱棣現在理解朱元璋了,這東西,太好用了。
【明英宗同意後,河套地區湧入了大量的韃靼人,明朝對河套的控製力迅速削弱。】
【不止是河套,東北的女真也出了問題,因為明英宗同意對東北開放馬市,這把建州的女真首領董山養肥了,之後開始在東北鬨事。】
【明英宗對此也是不聞不問,這也導致了明英宗給明憲宗留下了非常可怕的隱患。】
【因為縱容宦官和文官的盤剝,明英宗後期的社會矛盾已經很嚴重了。】
【明英宗剛去閻王那裡報到,後腳荊襄流民起義就爆發了。】
【成化皇帝花了七年時間才漸漸平定。】
【至於河套地區,直到明朝滅亡,也沒徹底收複,隻是壓製了河套地區的韃靼人。】
【東北女真經常犯邊,這也讓成化皇帝忍無可忍,成化犁庭發動了。】
【對比之下,明英宗這個皇帝當的還不如宋高宗,宋高宗就算再軟弱,但是在穩定社會上,宋高宗乾的還是不錯的。】
【不止如此,明英宗二次登基後,立刻就清理了明代宗時期的官員,殺於謙所造成的影響自不必多說。】
【如果僅僅是這樣,還不至於讓明英宗的名聲會那麼差,畢竟從明英宗的角度來說,一朝天子一朝臣。】
【但清掃完核心大臣後,明英宗重用石亨曹吉祥等人,把朝堂整的烏煙瘴氣。】
【最諷刺的是,害死那麼多能臣和明軍的太監王振被明英宗追封為殉國功臣,至於慘死在土木堡的明軍,明英宗理都沒理。】
天幕空間中,朱媺娖戳了戳張彥:“我不是說讓你潤色一下嘛,你看看把太宗還有太祖氣的。”
是的,朱媺娖沒有在意明英宗,反正是不同的時空,朱祁鎮死不死和她沒關係。
反正她這麼大的人在這坐著呢,血脈關係又遠,無所謂。
張彥無奈:“媺娖,我已經說的很委婉了,我也想說點好聽的,但實力不允許啊。”
“唉。”朱媺娖看向小天幕:“算了,反正太祖和太宗有出氣筒。”
沒錯,時空隧道再次打開了,朱元璋和朱棣殺氣騰騰的趕往紫禁城,一同前往的還有軍隊。
天順時空的軍隊不可能是洪武永樂兩時空軍隊的對手,更何況,給他們幾個膽子也不敢對朱元璋和朱棣動手。
此時的朱祁鎮已經嚇傻了:“去!去叫太子!不!朕親自去!”
朱祁鎮也顧不得什麼帝王威嚴了,拔腿就往朱見深的住所跑。
論叫門,朱元璋和朱棣是專業的,甚至不用說話,隻需要一個眼神,紫禁城的大門就打開了,守護紫禁城的軍隊跪迎二人。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正在學習的朱見深神情一動,太祖和太宗都來了?
看來他以後可以輕鬆一些了。
天順時空的百姓也看到了希望,不容易啊,終於等來了,可以擺脫那個昏君了。
朱媺娖放下了小天幕,還不是看了,太血腥了。
“夫君,女真人的戰鬥力在父皇那個時代為什麼這麼強?他們一開始就那麼厲害嗎?”
朱媺娖選擇性忽略洪武和永樂,因為和這兩個時期比的時代,也就那幾個。
“怎麼說呢,女真人的戰鬥力也不是一開始就那麼強的。”
“清太祖實錄就記載了。”
“太祖為剛哈鄯複仇,率兵四百往攻納木張、沙木張,內申、灣吉乾。直抵馬兒墩山下,見山勢陡峻,乃以戰車三輛並進,路漸隘,一車前進,二車隨之。將近城下,路愈隘,令三車前後聯絡上攻。城上飛石擊之,複用木撞其車,前車被摧,後車相繼,二車俱壞,眾皆蔽身於一車之後,縮首不能上攻。太祖奮勇當前,距城丈許,乃蔽於木樁後射一矢,正中內申之麵,直貫其耳,複射四人,俱仆,城上兵皆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