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彥無論如何也想不到李麗質竟然這麼……直接。
“本來就是嘛,既然是雞肋,那就乾脆磨成粉,當肥料。”
“你這丫頭,安穩一點。”張彥推開了李麗質湊過來的小腦袋:“彆那麼凶殘。”
這時,朱媺娖湊了過來:“夫君,列強為什麼在道光時期開始入侵的呢?”
“這是一個錯覺,其實在鴉片戰爭以前,也就是三十二年前就已經發生了。”
“當時是嘉慶十三年,當時七百六十多名英吉利士兵占領了澳門炮台,之後英吉利的軍艦就進入了虎門,甚至駐軍在廣州城外。”
朱媺娖愣了一下:“啊?這麼早啊?”
“對,後來兩廣總督吳雄光調集了兩千多人逼退了英吉利軍隊。”
“雖然事情解決了,但嘉慶皇帝覺得吳雄光辦事不利,最後把吳雄光革職了。”
朱媺娖眉頭一皺:“他還不知道他的朝廷是什麼情況嗎?”
“他還真不知道,謊話說多了,自己也就信了。”
“所以在清末,東西方的衝突已經沒辦法避免了。”
“歐洲通過掠奪完成了原始積累,最後激發了工業革命,所以當時西方最需要的就是商品的傾銷地。”
“很顯然,華夏這個龐大的市場就是他們所需要的,而且當時的華夏盛產瓷器和茶葉,這些也是歐洲很需要的商品。”
“所以雙方在貿易上的關係已經沒辦法分割了。”
“可是當時的華夏還是農業社會,所以完全不需要那些工業產品,市場被堵住了。”
“所以馬格爾尼雖然在乾隆那裡碰了一鼻子的灰,但是在資本的裹挾下,英吉利必須打開華夏市場。”
“這也是嘉慶時期英吉利直接硬剛的原因。”
朱媺娖眉頭一皺:“那英吉利那個時候為什麼沒有大規模入侵?”
“很簡單,當時的英吉利雖然強,但還是沒辦法大規模來到亞洲打仗,這也是嘉慶能度過清朝皇帝最後的快樂時光。”
“其實這不是讓人最吃驚的。”
朱媺娖不解:“什麼是最吃驚的?”
“那就是當時嘉慶皇帝的態度,當時張百齡是這樣告訴嘉慶的。”
“必有夷漢奸徒從中勾通脅誘。否則,焉敢遠涉重洋輕入內地,該夷亦具知識,豈竟不畏乾犯天朝之罪。”
“這個意思就是英吉利敢來內地,絕對是漢奸勾引來的。”
“至於為什麼會走,同樣也有記載。”
“且茶葉,大黃二種,尤為該國日用所必需,非此則必生疾病,一經斷絕,不但該國每年缺少餘息,日漸窮乏,並可製其死命。”
“大概的意思就是英吉利需要茶葉,害怕被斷供,如果不退,他們就會沒命。”
。。。。。。。
朱媺娖無語:“他這是從哪裡來的自信啊?”
“不知道,反正當時的清朝就是這麼想的。”
“而且還貼心的提醒嘉慶,為了避免他們成為倭寇那樣的海盜,還需要賞給他們購買茶葉的渠道。”
“至於嘉慶那邊自然是同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