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藥,顧名思義,農之藥也。
可鮑棟他們,卻從未聽說過,農家田耕,竟也有藥用?
柳意並不是一拍腦殼,隨隨便便一搞就做出了農藥。
她曾經細細的反複回憶過原主記憶,又在當上長湖亭亭長後,帶著人反複去農田查探詢問,還找了長湖亭過往的亭誌來看,最終確定了幾種比較常見的害蟲。
大安朝百姓的主食以粟米為主,粟米,就是小米,像是柳意之前住在軍營的時候,基本上每天都是吃粟米。
軍營裡的夥夫會把粟米,碎野菜,各種豆類,還有一些碎肉混在一起,放在陶鍋裡麵煮,煮出來的就是稠菜粥。
說實話不怎麼好吃,但是對於兵丁們來說,這就是非常滿足的一頓飯了,因為在家的時候,他們基本都是吃不飽的狀態,軍營裡的稠菜粥,至少能讓人吃個七八分飽。
之所以會這樣,當然不是因為他們的家人和自己不夠勤勞。
大安朝的百姓再勤勞不過了,早上早早的就要去田地裡麵忙活,因為農具落後,也買不起牲畜,基本就是一家子都當牲畜賣力乾活。
耕地,播種,施肥,除草,翻地,基本上一家子都要上陣,就連幾歲小童也跟著忙碌。
早上天還沒亮,就要下地鋤草,晚上月亮都出來了才回家,嚴寒酷暑,風吹日曬,這也就算了,重點是辛苦那麼長時間,天時不利,或暴雨或大風或旱災或蟲害,就有可能一整年白乾。
如果隻是賺不到銀錢可能還能活下去,關鍵是,還要向朝廷交賦稅,這就相當於一年白乾不說,還要再往出去給錢。
百姓種田辛苦,收獲少得可憐,自然在吃穿用度上能怎麼節省就怎麼節省,人們都節省了,錢不流通,經濟也就發展不起來。
柳意現在要做的,就是從最根本的糧食上解決。
她一個眼神示意,王在立刻捧出一個書冊遞給眾人。
“螟蟲,飛虱,螻蛄,紅蜘蛛……”
呂吉接過書冊,一一將上麵記錄的害蟲名字念出來,越念,眼眸中的亮意越盛。
這上麵不光寫了種種害蟲所名,還在後麵寫清楚了這些害蟲的外表長相,多是什麼時候出現等。
比如螟蟲,就清楚記載了它們會以米穗和粟幼苗為食,導致小米穗被蟲蛀成白穗,十分影響粟米產量,嚴重的時候會導致稻穀大量減產。
呂吉雖是文人,卻也下過地,知曉地中事務,原本以為亭長隻是突發奇想,可一看這上方記載之詳儘,就知道柳意所言非虛。
她竟然真的仔細研究了田中害蟲,還想了方法滅蟲救田。
其餘官吏也都差不多,他們出身俱都是普通百姓,就算是家裡條件好一些,也照樣要照看田地。
發現柳意是來真的後,他們都不敢置信。
“我隻聽說過人的藥可以治牲畜的,原來竟也可以治田地麼?”
“這,這方麵記載的蟊,真的可以以農藥治之嗎?”
眾人本能的有些不信,但又格外希望這是真的。
“若真能治之,我長湖亭,不,我大安朝百姓可多收多少糧食啊!”
官吏們滿含期待的看向柳意,柳意也不賣關子,直接說道:
“我鑽研許久,又讓學生們不斷實驗,這才有了這農藥之方。”
農藥還真不好搞。
柳意在現代時當然不會沒事乾研究農藥,隻是以前查閱資料的時候偶然見到過一次,她本來記性就好,上學的時候背書就一騎絕塵。
現在也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基因強體藥劑,現代的一些記憶變得異常清晰,曾經看小說時,或者是查閱資料時無意中翻過的一些內容,就如同是印書一樣印在了她的腦海裡。
柳意現在十分慶幸自己曾經有一段時間很愛看基建小說,雖然當時主要是看劇情和爽爽爽了,但現在回想,也能從那些小說裡提取出不少有用的知識。
雖然大部分作者寫小說主要靠百度和胡編亂造吧。
但一樣樣試,總能試出來的。
至少柳意現在就知道,現代的農藥主要是化學物,靠人工合成,裡麵大多包含有機氯、有機磷、有機氮、有機硫、氨基甲酸酯等等等等。
這種柳意現在壓根不考慮,提取或者合成化學物肯定是需要實驗室的,她現在連個手術室都沒有,就彆想著跨行搞這些了。
等到變成積分大戶了,可能某一天她會試著搞一下。
現在她走得是生物農藥路線。
在這點上,係統幫不了柳意,它是輔助宿主當醫生的,不是輔助宿主當農藥專家的。
這個時候,柳意之前在三興裡義診時,向當地百姓購買各類藥草的作用之一就體現出來了。
她一次大山沒有進過,但百姓們帶回來的各式各樣花花草草樹根蘑菇,卻讓她基本了解了本地植物。
而柳意曾背下的各路中藥名和藥用價值也幫上了忙。
比如說?苦楝樹的樹葉,在中藥中有清熱燥濕,殺蟲止癢,行氣止痛的功效。
而柳意就清楚地記得,它的葉子含有一種叫做生物堿的殺蟲物質,對於螟蟲就很有用。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