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兵部尚書謝於喬和刑部尚書王鏊在內的眾臣也麵露喜色,認為讓高鴻誌擔任總督似乎也未嘗不可。
隻要解決了經費問題並且保證能夠正常開展貿易業務,對整個國家來說無疑是一樁好事。
“這三座城市的市場監督事務就交給錦衣衛吧。”
劉瑾瞥了一眼劉希賢,補充道。
在場眾人皆驚愕不已。
“這三個地方的稅務管理權已授予錦衣衛。”
“畢竟未來海軍需要穩定可靠的經費來源。”
“由我們來征收費用,並優先提供給海軍。”
“若有盈餘再上交內庫。”
劉瑾這麼一說,其實就是告訴他們彆再惦記這筆錢了,就連超出預期的那部分也隻歸皇室所有,而不是國家財政。
這讓劉希賢等人感到十分失望。
原來,連海關現在都不歸戶部管了,而是被直接劃給了特務機構。
聽到這番話,內閣首輔劉希賢的眼睛裡都快冒火了,覺得這是在故意羞辱他。
十五萬大明海軍前期所需的經費,國庫即便緊巴巴的還能勉強湊出來。
但說到要建造三百艘……
鄭和寶船……
他差點沒給嚇傻了,要知道當年鄭和下西洋總共才帶了六十二艘這樣的寶船。
而這六十二艘船就足以搭載近三萬名水兵。
鄭和那次遠航可不僅僅是為了炫耀武力,更多的是為了擴大朝貢貿易。
雖然也有著傳播中華文化的美意,促進了不同文明之間的交流。
但是明眼人都知道,最主要的還是為了賺錢。
鄭和七次出海確實為大明朝帶回了不少財富。
所以光憑那六十二艘船,在搭載那麼多人的情況下還能賺這麼多,就知道這些船有多龐大了。
想要造出三百艘鄭和寶船的話,彆說把國庫掏空,就是一年都不往外花一分錢,也不見得容易搞定。
可能嗎?一年分文不花?這簡直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哦,對了,皇帝還有一句話讓我傳達給你們。”
“內閣必須儘快完成交代的任務。”
“另外,還要公開宣布,咱們大明朝將取消海禁政策。”
“等到鄭和寶船全部建成,大明海軍徹底成型之後。”
“海上貿易就會正式開放。”
“不過,並不是誰都能隨便出海做生意。”
“如果想出海貿易,就必須取得大明朝頒發的貿易許可。”
“這個許可需要向市舶司申請並支付一定費用。”
“具體多少錢,還得等鎮國公那邊確定之後再說。”
“你們隻需要負責把這個消息公布出去就行了。”
劉瑾瞥了一眼臉色難看的內閣首輔劉希賢,沒有理會他的反應。
“……”
聽罷,劉希賢悶聲說道:“臣遵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