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後,劉希賢三人眼神呆滯,久久無語。
他們聽到了什麼?
兩百多個縣,兩百多份感謝信!
一般情況下,多久才會出現一份這樣的感謝信?
這次竟然一下子出現了兩百多份!
這是多麼震撼人心的消息啊!
看著他們的表情,楊廷和不再多言,他已經明白這件事有多大的影響力。
劉希賢靜默了一會兒,歎了口氣,“沒想到這次清剿海盜和倭寇的行動,竟能引起這麼大的反響。
看樣子沿海的老百姓被海盜和倭寇折磨很久了。
現在終於解脫,才會如此激動地表達感激。”幾百份的百姓感謝信,就算是曆史上所有的感謝信加起來也沒這麼多。
內閣首輔劉希賢說完這番話,兵部尚書謝於喬與刑部尚書王鏊都皺起了眉頭,但沒有出聲。
他們知道沿海的人們生活艱辛,但具體情況如何,並不清楚。
他們隻知道一些數字,並不了解真實情況。
“好了,介夫,你先退下吧。”
“這事不在我們內閣的能力範圍之內,也不是我們可以管得了的。”
劉希賢苦笑了一下,對楊廷和揮了揮手說。
“是。”
楊廷和應了一聲便離開了。
的確,這原本就不是內閣能夠處理的事情。
即使知道清剿海盜和倭寇能讓沿海百姓感恩戴德,又能怎麼樣?
難道之前他們有能力做這樣的事情嗎?
更何況去觸碰魏國公徐輝這種勢力人物,根本不可能。
而今高鴻誌做到了這點,讓大明朝所有靠海的地區都感受到了希望,他們是阻止不了的。
從頭到尾,整件事情與內閣毫無關係。
乾清宮內,一名宦官匆匆進入。
此時正德帝明武宗並沒有批閱奏章,而是站在宮殿裡伸了個懶腰。
這名宦官走到劉瑾身後,在他耳邊低聲說了幾句。
說完後,宦官就離開了乾清宮。
即便人已經走了,劉瑾仍然站在那裡,一臉恍惚。
穀大用等人的目光頓時變得凝重,他們猜測一定發生了什麼大事。
否則以劉瑾的修為,不至於如此失態。
雖然平日裡這個老家夥喜歡表現得過於誇張,但這隻是在皇帝麵前的樣子。
不代表他真的不堪一擊。
“大伴,發生什麼事了嗎?”
正德帝明武宗皺眉問道,看著依然發愣的劉瑾。
聽到這話,劉瑾仿佛回過神來,立刻跪下,大聲喊道:“陛下,您現在可是咱們大明的千古聖君啊!
不管是本朝曆代帝王,還是曆朝曆代,都不能與您相比!”
“……”
明武宗驚訝地看著劉瑾,平時他不會這麼浮誇啊?
他知道劉瑾喜歡吹捧自己,但是今天好像太過火了。
不僅超過了本朝曆代皇帝,還超越了所有時代的帝王?
那豈不是成了有史以來第一位聖君、聖皇?
“陛下,全國兩百多個沿海縣,全都在呈上百姓感恩書,感謝陛下!”
“陛下,您就是有史以來第一聖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