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高鴻誌的支持,以後隻要是皇帝想做的事,沒有人能攔得住。
就連內閣也沒辦法阻止明武宗。
皇權將會因此達到一個新的巔峰。
聽謝於喬這麼一說,劉希賢略微遲疑了一下,接著說道:
“這事兒還沒定論,誰也猜不到將來會變成什麼樣。”
“不過有一件事可以確定——皇帝的話語權會越來越重。”
“或許,會出現類似永樂年間、乃至開國時期的情形。”
一聽見這些,謝於喬、王鏊、楊廷和臉色頓時就變了。
不管是永樂大帝還是前朝皇帝,他們在位的時候都是乾綱獨斷的典範。
那時候,朝廷上下隻能聽命於皇帝,他說什麼就是什麼,想讓內閣辦什麼事,就必須要照做。
哪怕是要裁撤內閣,也隻是皇帝一句話的事。
那是真真正正掌握生殺予奪大權的存在!
在明朝曆史中,能達到這種成就的帝王寥寥無幾,隻有永樂大帝和開國皇帝太祖皇帝才有這般氣魄。
“好了,這件事咱們就先說到這裡吧。”
內閣首輔劉希賢看著兵部尚書謝於喬與刑部尚書王鏊說道:“接下來誰能進內閣,能待多久,都不是我們能說了算的。”
聽到這話,謝於喬和王鏊相互看了一眼,臉上的神色說不出的苦澀。
正德皇帝對內閣本來就不怎麼信任。
如果非要說誰還能得到正德皇帝的信任,那可能也就是劉瑾、穀大用這一類內廷宦官,還有鎮國公高鴻誌了。
要不是為了維持朝廷大局,皇帝想換人也得有個過程,把新人提拔起來代替他們。
他們都覺得自己離被調到南京六部養老已經不遠了。
現在的南京六部好多位子都還空著呢!
“好啦,介夫,你先退下吧。”
劉希賢語氣感慨地衝著詹事府少詹事楊廷和揮了揮手,“以後啊,我們大明的天下可就要看陛下了。”
“是。”
楊廷和點頭回應後,便離開了文淵閣的小屋。
而謝於喬與王鏊仍舊一臉凝重,今後要想製約皇權,恐怕是更難了。
彆說製約了,隻要不被貶到南京養老就已經很幸運了。
京城定國公府。
一個涼亭之中,定國公徐光祚望著眼前波光粼粼的水池發呆,神情沉鬱。
忽然之間,一名黑衣男子走了出來,在徐光祚麵前跪下,語氣恭敬地說出了幾個字:
“國公爺,我有重要之事稟報。”
這人身著黑衣,是定國公手下死士之一。
像這樣的死士,其實不隻是定國公府有,不少勳貴家裡都有類似的秘密力量。
就連英國公府也有一批。
隻是昨夜,那些人都已被錦衣衛儘數鏟除。
“說吧。”
徐光祚平靜地回了一句。
死士低沉開口:“稟告國公爺,英國公府出大事了……”
這句話仿佛一顆驚雷般炸響在他耳邊。
徐光祚臉色猛然一變,不敢相信地盯著眼前人:“你說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