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心中清楚,
高鴻誌遲早會將一些人從錦衣衛中調離出去另任它職。
像丁修、殷澄這些人都是從這裡走出去的老熟人。
另外,
作為錦衣衛的高層核心,
他們若是再原地不動,也不利於未來升遷和發展。
反倒可能限製後來者的進步通道。
“好,我明白了。”
“你們的心思我也清楚了。”
“要是真調走你們,最有可能的就是安排到六部去。”
說完了這句話,屋子裡一下子安靜下來……高鴻誌意味深長地望著王守仁他們四人說道。
……
聽到這話,王守仁幾個人全都一臉震驚地看著高鴻誌。
六部?
他們這些錦衣衛的核心人物,還能進六部?
難道是要去當侍郎不成?
畢竟王守仁和李循環現在的官職是從三品的指揮同知,沈煉和盧劍星則是正三品的指揮僉事。
六部裡的尚書是正二品,兩個副手——侍郎都是正三品。
侍郎之下,還有郎中這個職位,不過隻是正五品而已。
以他們幾個的身份,去了怎麼可能隻是做個小郎中?
所以,如果真是去六部,至少也是個侍郎的位置。
而隻要做了侍郎,那就等於有了入閣的資格。
那是不是說,他們幾個都可能成為內閣的人?
“誰能說我們這些出身錦衣衛的武將就不能入閣?”
“過去雖然沒有先例,但今天就不一定了。”
“陛下是個開明的人。”
“現在連英國公張懋的事情都已經解決了,皇帝就能放手去做想做的事了。”
高鴻誌微微一笑,對他們繼續說道:“以後呢,也許你們就可以離開錦衣衛,進入六部做事,甚至是入閣,當大明朝的重臣,並不是沒可能。”
聽了高鴻誌這番話,王守仁幾人眼神中已經透出幾分激動。
確實是這麼回事,如果是其他皇帝在位,一個錦衣衛出來的人想進內閣簡直做夢。
但換作是正德皇帝——這位以開放、大膽聞名天下的年輕君主,未必就沒有機會!
如今皇上能讓國公開府建牙,同時掌管錦衣衛、東廠、西廠,還將整個水師、造船司和市舶司全都交給他來管理,就知道陛下對他是多麼信任!
“待在錦衣衛也能為陛下效力、為老百姓乾事。”
“可有很多時候,還是得內閣點頭才能推進事情。”
“很多朝廷大事,也都要走通內閣這條路才行。”
“其實現在六大內閣成員裡,已經有三個是我們這邊的人。”
“隻剩下首輔劉希賢,兵部謝於喬,刑部王鏊三人。”
“連原本難對付的英國公張懋也都拿下了,京城禁軍也已經全權掌握。”
“可以說,現在的內閣,基本不敢跟皇上作對。”
“但是也不能因此就放鬆警惕,懂我的意思嗎?”
高鴻誌語氣一沉,緩緩掃視著麵前王守仁等人說道。
“屬下明白!”四人神色莊重地齊聲答道。
當然理解。
彆看內閣現在表麵低調,實際影響依舊不容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