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這兩點,高鴻誌都沒有沾邊。
但現在,皇帝親自賜予進士頭銜,還任命他做大學士,讓他參政議事。
按理說,滿朝文官肯定會反對,鬨得翻天覆地也說不定。
特彆是首輔劉希賢帶著眾官員到乾清宮請願也有可能。
但如今情況不同——高鴻誌剛鏟除英國公張懋,掌握了整個京城兵馬。
如此強勢背景下,誰還敢說什麼?
“多謝您了。”
高鴻誌再次感謝劉瑾一句。
“舉手之勞罷了。”
劉瑾輕描淡寫地回應:“小事一樁。”
接著他又沉吟了一下,對劉瑾問道:
“對了,劉公公,我還有個小疑問。”
“您儘管問,隻要我知道,一定知無不言!”
劉瑾拍著胸口信誓旦旦地說。
“皇宮裡這些眼線,處理乾淨了嗎?”
高鴻誌神情認真地問。
昨晚他就已經得知,這項任務交給了司禮監掌印太監劉瑾與禦馬監掌印太監穀大用負責處理。
現在已到中午,估計差不多收尾了。
聽到這個話題,劉瑾愣了一下,神情變得有些複雜,歎了口氣說:
“原來是為這事啊。
不管是我的職責部分還是穀大用的部分,我們都已完成了任務。
我們一共清理了五千多名宦官——那些跟大臣、太後存在密切聯係的都被揪了出來。
還有三千名左右的宮女也已經被篩選完畢。
其中被確認是重點眼線的,全部當場處理掉了。
至於那些關係比較淺或者僅僅是認識幾句的,則暫時押了起來。
這類人占了大多數。
比如說在宦官中五千多名被清除者裡,就有約三千隻是有些間接牽連。
而在兩千多涉及宮女的名單中,同樣也是類似的情況占多數。”
聽完後,高鴻誌想了想繼續追問:
“劉公公你覺得,那三千人裡麵稍微有點關聯的宦官還能不能留下?”
立刻明白意思的劉瑾神色嚴肅地分析:
“這些人其實並不是什麼真正的眼線,頂多算是有點來往罷了。
他們可能就是偶爾說過幾句話,或認識某個嫌疑人。
如果真要重用這批人,得先甄彆審查才行。
但如果你需要,我可以向穀大用提這個事,把這些人全都給你調配。”
“懂了。”
高鴻誌點點頭。
看來這次清退工作更像是一個全麵清洗的過程,用來肅清隱患並敲山震虎。
不然劉瑾與穀大用也不會打算直接放這些人出宮歸鄉。
當然自己要是提出需求,也完全可以爭取過來進一步篩選使用。
思索片刻後他繼續說:
“劉公公麻煩你回去之後再辛苦一趟。
關於那些宮女,既然願意走那就隨她們離宮返鄉。
但是宦官群體不一樣。
他們在外麵根本無法生活下去。
不如這樣吧:我想要你跟穀公公這邊要下三百名有一定嫌疑但實際上問題不太大的宦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