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話雖如此,正德皇帝自己也清楚,這隻是一句氣話。
要真的照辦,那可是天翻地覆的大事。
大明朝若真對江湖門派動手,整個江湖都會動蕩。
這些門派小的幾十人,大的數千甚至上萬人,真要反了,朝廷處理起來極為麻煩。
所以隻能點到為止,拿靜念禪院和慈航靜齋這種影響力大的門派開刀,殺雞儆猴。
而且即便是動這些大門派,也必須找好借口,不然容易被彆有用心的人煽動,激起江湖群起反抗。
“在誅滅這兩派的時候,少林寺的鬥酒僧也隨同行動。”
“他見微臣出手之後,主動提出,願意將少林寺大半的田產與糧食獻給陛下。”
“微臣已派人前往少林寺,接收了這批物資。”
高鴻誌沉吟片刻,繼續向正德皇帝稟報。
一聽這話,正德皇帝臉上的怒意頓時消散了大半,眼神一亮,激動地問:“高卿,少林寺一共貢獻了多少田地和糧食?”
司禮監掌印太監劉瑾、禦馬監穀大用等人也紛紛將目光投向高鴻誌,顯然也都非常感興趣。
畢竟少林寺名頭太大,誰也不知道它究竟囤了多少財富。
“回陛下,少林寺共獻出田地一萬五千八百三十四頃,糧食九百六十九萬石!”
高鴻誌語氣鏗鏘地答道。
聽到這個數字,正德皇帝頓時變了臉色,眼神中滿是震驚。
他雖預料到少林寺有不少積蓄,但沒想到竟如此驚人。
兩萬頃良田?快趕上一些小國了!
連帶之前的兩個門派,三處加起來,總共有將進三萬頃土地!
這個數字,幾乎讓他有些不敢相信。
劉瑾等太監也是一臉震撼,沒人想到會有這麼多。
“陛下。”高鴻誌繼續說道,神色沉重,“單是這三家,就已經掌控了將近三萬頃良田。
那全國範圍,有多少門派、有多少勳貴、有多少官員占據的田產,根本數不清。”
“可這群人的數量,還不到全國百姓的百分之一!”
“真正的大明百姓,卻連一畝地都沒有,一家人隻能靠給彆人種地過活,吃了上頓沒下頓。”
“我們的百姓,活得太苦了!”
高鴻誌的一番話像重錘一樣砸在幾人心頭。
正德皇帝沉默了,神情凝重地深吸一口氣,並沒有立刻開口。
劉瑾等人也麵露沉思,眉頭緊皺。
這些宦官不少出身貧苦,正因為家境不好才入宮做太監,因此最清楚百姓日子多艱難。
大明的土地,大多掌握在官員、勳貴、豪紳手裡。
而這些人還經常瞞報田產,逃避稅賦。
不少人有個誤解,覺得明代隻要有了功名,比如考中了秀才,就不用交稅了。
其實根本不是這樣。
按照慣例,當官的和有功名的人本來是應該交稅的,但在實際操作中,因為管理不到位,這些人常常能找到漏洞來逃避稅務。
這才是目前最大的難題。
在明朝,隻要是種地的人就必須交稅,誰都不例外。
免除的隻是這些有功名的士子們的雜役,並不是免除賦稅。
這就是當時文人所享受的優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