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哪兩位?”
高鴻誌頗有興趣地望著他,想要知道這兩位到底是誰。
要知道,在眼下這個節骨眼上能被劉希賢提名的人選,想必不會有什麼大問題。
萬一他底下錦衣衛查出這些人有什麼貪汙舞弊行為,彆說進內閣,劉希賢的臉麵也沒地方放。
謝於喬和王鏊也很驚訝,他們竟完全沒聽說過這兩個人,內閣首輔居然願意親自為他們推薦。
他們本以為劉希賢會選擇什麼老資曆的重臣呢。
“這兩位,是我大明朝不可多得的傑出青年。”
“更是未來朝堂上的頂梁柱!”
“兩人不僅才華出眾,能力也極為出色。”
劉希賢正色地說:“他們就是鎮國公您手下的錦衣衛指揮同知——王守仁和李循環!”
聽罷,高鴻誌一臉錯愕地望著劉希賢。
這位劉閣老,這是在主動示好,想要推動王守仁和李循環進內閣啊!
謝於喬和王鏊一時也沒反應過來,心裡都在埋怨劉希賢,這老狐狸,他們還以為是哪個重臣要入閣呢。
居然提名的是兩位錦衣衛的同知!
而且這兩個人,不都是高鴻誌身邊的親信麼?
不過,謝於喬反應也是很快,他隨即正色說:
“劉大人說得沒錯,王守仁和李循環確實都是國家難得的人才,讓他們入閣,一定會對國家大有益處。”
“我同意讓他們加入內閣。”
“他們都是有能力的人,確實值得進入內閣。”王鏊也跟著點頭表示支持。
高鴻誌笑了笑說:“這兩人現在是錦衣衛指揮同知,是從三品官,要進內閣,恐怕不太合規矩。”
“再說李循環年紀太輕,還需要鍛煉鍛煉。”
“而王守仁,從龍場驛的驛丞,到如今的從三品官,時間又太短。”
“他們要是突然進了內閣,恐怕會引起其他官員的質疑。”
因為在大明朝,內閣成員最低也得是正三品以上的官員。
要麼是尚書,要麼是侍郎,不是隨便哪位官員都可以進的。
而按照製度,一般隻有六部侍郎才有資格入閣。
尚書級彆更高,是正二品,在朝廷裡地位極重。
“高閣老所顧慮的,我完全理解。”劉希賢說。
“但有沒有能力,並不完全靠年資說話。”
“秦朝時候甘羅十二歲就擔任高官,那李循環為何就不能進入內閣?”
“更何況,不論是王守仁還是李循環,在錦衣衛之中都為國家立下了汗馬功勞。”
“這兩人進內閣,不會有任何問題。”
“當然,他們現在還是錦衣衛指揮同知的身份,這樣的職務,自然不適合加入內閣。”
“所以我提議,將王守仁提升為戶部左侍郎。”
“以這個職位的身份入閣最為妥當。”
“戶部是我們大明朝至關重要的職能部門,需要一位像王守仁這樣有經驗、有能力的錦衣衛出身官員來坐鎮。”
“這樣才能保證稅收真正用在國家的重要事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