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要是他們倆進了內閣,是直接在文淵閣辦公,還是每天回錦衣衛總衙這邊?
內閣能不能把處理好的奏本送到這邊讓他們審閱?
“那就不必了。”
“你們倆既然進了內閣,就在文淵閣辦差就行。”
“不過,要是遇到特彆要緊、你們拿不定主意的奏本,可以派人送到錦衣衛總衙,直接來稟報我。”
高鴻誌微微一笑,看著王守仁和李循環說道:“依我看,真有這麼重要的事,內閣首輔劉希賢自己也會問你們一句,要不要知會我,由我來定奪。”
“這老家夥,這種分寸,早就摸得門兒清了。”
王守仁和李循環聽了,臉上頓時露出明白的神情,連忙點頭,恭敬道:“屬下懂了。”
確實,劉希賢這種老油條,最擅長的就是權衡利弊,進退有度。
而他願意推薦王守仁做戶部左侍郎,李循環任禮部左侍郎,主管兩部事務,還打算推他們進內閣——這些舉動本身就說明問題了。
劉希賢,已經在向高鴻誌靠攏了。
兵部尚書謝於喬、刑部尚書王鏊,也都是明白人。
今後這三個人,一定會安分守己,儘心儘力為朝廷辦事。
這一點,毫無疑問。
因為他們都清楚一件事:隻要敢動歪心思,高鴻誌手下的錦衣衛,立馬就能查到。
到那時,可就不隻是丟官罷職那麼簡單了。搞不好,直接被押進錦衣衛詔獄,家產抄沒,全族受牽連。
誰敢冒這個險?
而這三個人能坐上內閣要職,能力肯定不差。隻要他們肯踏踏實實乾,大明朝的局勢隻會越來越好。
“行了,沒事的話,你們先下去吧。”
高鴻誌揮了揮手,語氣輕鬆。
“是,屬下告退。”
王守仁和李循環恭敬地行了個禮,轉身離開錦衣衛總衙。
他們一走,高鴻誌的身影也隨即從大廳裡消失了。
第二天,卯時。
太和殿。
整個大殿的氣氛,莊重又緊繃。
比平常多了幾分壓抑,這份緊張,源自一個人——鎮國公、錦衣衛指揮使高鴻誌。
沒錯。
高鴻誌出現在早朝,讓滿朝文武都有些坐立不安。
連英國公張懋都被他拿下,抄家滅族,這些人怎麼可能不怕?
張懋是什麼身份?那是真正掌握實權的重臣!
結果呢?說倒就倒,沒留下一點餘地。
如今高鴻誌在朝中的威勢,就連那些身居高位的大員,也都心驚膽戰。
誰不怕哪天一覺醒來,錦衣衛就堵在自家門口,直接抓人進詔獄?
進了詔獄還能活著出來?不被滿門抄斬,就已經算祖上積德了!
說實話,朝裡這些官員,真要查,誰能一身清白?
但儘管害怕,不少人也在悄悄琢磨:今天高鴻誌怎麼有空來上早朝?
太陽打西邊出來了?
“陛下駕到——”
突然,一道尖細刺耳的聲音從殿外傳來。
一聽到這聲,所有人立刻收起雜念,神色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