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朝文武齊聲高呼,語氣恭敬,無人敢異議。
誰敢反對?
這時候站出來,不就是同時得罪高鴻誌和劉希賢?
一個是手握重權的鎮國公,一個是內閣首輔,誰惹得起?
“高卿,王守仁和李循環調離錦衣衛後,他們原來的職位就空出來了。”
“你可自行從錦衣衛中挑選兩人,提拔為指揮同知。”
明武宗轉向高鴻誌,笑著說道。
對於皇帝讓高鴻誌自己決定人選,文武百官也沒人有意見。
錦衣衛本就是親軍係統,皇帝放權給高鴻誌,合情合理。
而且,錦衣衛早就被高鴻誌牢牢掌控,就算皇帝不讓高鴻誌直接提拔,也得聽他的推薦,結果都一樣。
“微臣遵旨。”
高鴻誌微微彎腰,態度恭敬,既不諂媚也不傲慢。
“各位大臣,還有彆的事要稟報嗎?”
正德皇帝明武宗輕輕頷首,目光掃過朝堂上的文官武將,出聲詢問。
聽到這話,滿殿大臣鴉雀無聲,沒人吭聲,個個低著頭。
“既然沒人說話,那就散朝吧。”
正德皇帝站起身,轉身朝太和殿外走去。今天這場早朝,他打心眼裡滿意!
高卿果然不一般,幾句話就讓滿朝文武主動把自家的好地都捐了出來。
當然,皇帝心裡明白,眼前這些不過是京城裡的一小撮官員。
大明真正龐大的官僚隊伍,還分布在天南地北,人數比這朝堂上的多出成百上千倍。
真正能把這事辦成,還得靠他們。
除此之外,高卿手下的兩個得力乾將——王守仁和李循環,也順利接管了戶部和禮部,正式進入內閣,參與國家大事的決策。
這樣的局麵,能不讓人高興嗎?
“退——朝——”
司禮監掌印太監劉瑾一邊高聲宣布,一邊小跑著追上正德皇帝,緊跟其後,一同離開太和殿。
“恭送陛下。”
文武百官齊刷刷地躬身行禮,聲音震得大殿屋簷都仿佛顫了三顫。
等正德皇帝明武宗的身影徹底消失在宮道儘頭,高鴻誌這才慢悠悠地轉身,邁步朝太和殿外走去。
一眾官員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誰也不敢湊上前搭話。
就連定國公徐光祚,心裡動了動,想著是不是該寒暄兩句,可腳步剛抬,又縮了回去——畢竟眼下還不熟,貿然靠近,反倒顯得刻意。
出了宮門,高鴻誌翻身上了那匹通體雪白、四蹄生光的照夜玉獅子,韁繩一抖,直奔錦衣衛總衙門而去。
百官也陸續散了,各自回家,急急忙忙翻箱倒櫃,把地契一一清點清楚,立馬派人快馬加鞭送往錦衣衛總衙。
……
高鴻誌在朝上提的那件事——讓滿朝文官武將、勳貴世家把自家多餘的田產上交朝廷——眨眼工夫就在京城傳得沸沸揚揚。
消息像長了翅膀,從東城飛到西城,從官宅傳進深巷。
誰不知道?誰不議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