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未開化的土著膽敢向我和德意誌帝國挑戰!?”
威廉二世讀著從非洲傳來的緊急電報,憤怒地咆哮起來。
新年剛剛開始不久,德屬西南非洲殖民地(也就是今天的納米比亞)就爆發了赫雷羅人對德意誌帝國的叛亂。
坦率地說,表麵上看,這不過是個微不足道的問題。
畢竟,非洲殖民地發生的叛亂通常對國際局勢幾乎沒有影響。
這是帝國主義的時代,殖民地因列強的歧視和剝削而起義早已屢見不鮮。
但這次不同,這場叛亂尤為特殊。
發生在德屬西南非洲殖民地的這場叛亂,被稱為“赫雷羅戰爭”。
它後來被認為是20世紀第一場種族滅絕事件,也是德意誌帝國最嚴重的罪行之一——赫雷羅人和納馬人大屠殺。
“德意誌對於猶太人大屠殺和納粹戰爭罪行已承認並道歉,但對於赫雷羅和納馬人的大屠殺,即使麵對納米比亞和受害部落的要求,卻連道歉和賠償都一直在推諉。”
當然,在對殖民地的大屠殺和剝削上,英法等列強也同樣推諉敷衍。
但這絕不意味著這樣的行為就是正當的。
錯的終究是錯的。
“絕不能放過這些肮臟的家夥!施裡芬,立刻組織軍隊前往西南非洲鎮壓!”
“當然,陛下,我要讓這些敢於反抗陛下和帝國的赫雷羅人徹底認識到背叛的代價!”
果然如漢斯所料,威廉二世憤怒地命令總參謀長施裡芬鎮壓赫雷羅人,而一向堅定支持漢斯的施裡芬這次也響應了皇帝的怒火,表現得激烈無比。
這讓漢斯不禁抱頭苦思。
當然,他並不是因為某些現代人的聖母情節而天真地認為“屠殺是不對的,請不要這樣!”。
既然赫雷羅人已經起義,為了帝國的穩定,不論如何都必須儘快解決這個問題。
但解決方式未必非得像曆史那樣以大屠殺收場。
“請稍等,陛下。”
這時,總理比洛滿頭大汗地站了出來。
“鎮壓赫雷羅人的叛亂理所當然,但如果過程過於激烈和殘酷,反而會損害德意誌帝國的利益。”
“比洛總理,你這是什麼懦弱之言?赫雷羅人是名副其實的叛軍,而叛軍就該連根拔起!”
施裡芬總參謀長斷然說道。
他的言論雖激進,卻也代表了大部分德國人的想法。
此刻在德意誌帝國,許多人和施裡芬一樣認為,必須讓赫雷羅人深刻認識到帝國的威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