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到齊了嗎?”
“是的,男爵大人。”
當塞繆爾·馬哈雷羅和赫雷羅人拒絕投降後,漢斯立即召集了總督洛伊特溫及德國軍隊的其他軍官。
既然赫雷羅人選擇了與德國對抗到底,那現在他必須親自讓他們為自己的選擇付出代價。
“最終還是走到了這一步啊。”
當赫雷羅人選擇戰爭時,總督洛伊特溫忍不住露出一絲苦澀。
他是真心希望馬哈雷羅能投降的。
洛伊特溫總督與塞繆爾·馬哈雷羅的交情源於納馬族叛亂時期,他在曆史上也是一位試圖以和平方式解決問題的人物,儘管因此被德國殖民地的定居者稱為“叛族者”。但他為殖民地的和平與穩定做出了最大努力。
當然,他的這些舉動主要還是為了殖民地的安定。但君子論跡不論心,偽善中的善意,終究也是善意。
如果沒有他,德屬西南非洲殖民地可能會發生更多次叛亂。
這也是漢斯曾向皇帝說服保留洛伊特溫擔任總督兼德屬西南非洲駐防部隊司令的原因。
但既然塞繆爾·馬哈雷羅選擇了戰爭,赫雷羅人想戰鬥,他也隻能接受現實。
漢斯從思緒中回過神來,專注於眼前的作戰會議。
“魯登道夫少校,講解作戰計劃吧。”
“是!”
作為總司令的洛伊特溫總督下令後,參謀魯登道夫大聲回應。
自從他來到非洲後,總是一副愁眉苦臉的樣子。但可能因為戰鬥即將到來,此刻他的神情顯得格外緊張和嚴肅。
‘畢竟對魯登道夫來說,這也是他第一次經曆的戰爭。’
“根據偵察兵的報告,約有六萬名赫雷羅人聚集在瓦特貝格高原。其中,除去平民,赫雷羅人的戰鬥人員預計至少在三千至六千之間。因此,我們計劃圍困瓦特貝格,並動用三千兵力,從六個方向同時展開攻勢。”
或許有人會覺得兵力過少,但實際上,這已經是原曆史中特羅塔在瓦特貝格戰役中動員兵力的兩倍了。
加上預備兵力以及由亨德裡克·維特布伊率領的原住民雇傭軍,己方總兵力幾乎接近五六千人。
“必須確保赫雷羅人無法從瓦特貝格逃脫。尤其是塞繆爾·馬哈雷羅,務必抓捕他。”
聽到漢斯的話,魯登道夫點了點頭。
在原曆史的瓦特貝格戰役中,特羅塔未能阻止赫雷羅人的逃脫,導致儘管贏得了戰鬥,卻未能成功鎮壓叛亂。
特羅塔的疏忽使得東南方向的包圍網變弱,塞繆爾·馬哈雷羅和赫雷羅人趁機突破包圍網,逃入了卡拉哈裡沙漠。
隨後,特羅塔將抓獲的赫雷羅人俘虜全部槍決,緊接著追擊逃跑的赫雷羅人。在這過程中,許多赫雷羅人因饑餓、脫水或被德國追擊部隊殺害。但馬哈雷羅最終還是帶著約一千名赫雷羅人人成功逃到了德屬西南非洲邊界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