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打開博斯普魯斯海峽?”
接到駐德意誌帝國的奧斯滕薩肯大使的消息後,謝爾蓋·維特皺著眉頭自言自語。
這句話隻有一個含義——
“真是個狡猾的小鬼。”
事實上,對俄羅斯帝國來說,派遣黑海艦隊比波羅的海艦隊更有利。
單就距離而言,從塞瓦斯托波爾出發的黑海艦隊比從喀琅施塔得出發、繞過整個歐洲大陸的波羅的海艦隊更有可能提前抵達旅順。
然而,即便如此,曆史上的俄羅斯帝國還是派遣了波羅的海艦隊,而非黑海艦隊。這是因為黑海通往地中海的唯一出口——博斯普魯斯海峽,被奧斯曼帝國封鎖了。
當然,奧斯曼帝國早已不複當年俄羅斯長期宿敵的風光。如果俄羅斯帝國強行要求奧斯曼打開博斯普魯斯海峽,奧斯曼帝國幾乎沒有反抗能力。
問題在於,奧斯曼帝國背後的其他列強。
英國向奧斯曼帝國出售戰艦,法國提供了大量貸款,而德國則修建鐵路並派遣軍事顧問團。
因此奧斯曼帝國更害怕的是,一旦允許俄羅斯艦隊通過博斯普魯斯海峽,列強的外交壓力將隨之而來。這種情況下,奧斯曼帝國寧願承受俄羅斯的威脅,也不敢輕易鬆口。
如果俄羅斯無視這些後果,強行施壓奧斯曼帝國,能避免爆發第二次克裡米亞戰爭就已經算是幸運了。
再加上奧斯曼帝國畢竟是俄羅斯的宿敵,即使奧斯曼海軍遠不如俄羅斯海軍強大,也不能完全忽視他們的威脅,貿然抽調黑海艦隊並非明智之舉。
“但如果德國插手,這事情可就不一樣了。”
維特撫摸著胡須,陷入沉思。
德意誌帝國對奧斯曼帝國的影響力遠超其他列強,這要歸功於奧斯曼帝國第34任蘇丹——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
曾經,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是一位偉大的蘇丹,他推行基於自由主義的改革,試圖實現奧斯曼帝國的複興。然而,19世紀的時代環境對已經淪為“歐洲病夫”的奧斯曼帝國而言過於殘酷。
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在位期間,奧斯曼帝國從第十二次俄土戰爭的失敗開始,丟失了大量領土。甚至連克裡米亞戰爭後原本與奧斯曼友好的英國和法國,也趁機奪取了塞浦路斯、埃及和突尼斯。
即使在克裡特戰爭中奧斯曼帝國取得勝利,列強的乾預依然導致克裡特成為名義上的自治國,實質上卻歸於希臘。失望的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從一位開明的改革君主轉變為對反對者大開殺戒的“血腥蘇丹”。
在此期間,想在巴爾乾地區牽製俄羅斯的德意誌帝國接近了奧斯曼帝國。他們派遣軍事顧問團協助奧斯曼進行軍製改革,修建鐵路並加深影響力。
因此,當前奧斯曼帝國的軍方與官僚中有大量親德勢力。德意誌的顧問團和外交官甚至行事傲慢,仿佛他們才是奧斯曼帝國的主人。
實際上,威廉二世真的這樣認為。
“不管怎樣,關鍵在於德國確實有能力讓奧斯曼帝國打開博斯普魯斯海峽,允許黑海艦隊通過。”
如果德意誌帝國站在俄羅斯一邊,奧斯曼帝國儘管猶豫,但最終還是會妥協。
至於法國,作為俄羅斯的盟友,隻需請求他們對此事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即可。
“看來,有時德國人在奧斯曼帝國的橫行無忌也能派上用場。”
本來維特對德國對奧斯曼帝國的影響力頗有微詞,但這次情況不同。
“當然,德意誌帝國絕不是為了俄羅斯的勝利才想打開博斯普魯斯海峽。”
畢竟進入地中海後,那裡還有英國皇家海軍的地中海艦隊在等著黑海艦隊。
“如果英國海軍封鎖黑海艦隊,德國可能指望用外交手段解決這場危機。”
儘管德國這一行為顯然是為了把麻煩甩給英國,但對於維特來說,這提議頗具吸引力。
波羅的海艦隊對俄羅斯帝國意義重大。它自彼得大帝時期創立以來,一直守衛著聖彼得堡的近海。如果這支艦隊損失殆儘,俄羅斯海軍將遭受難以挽回的打擊。
然而,如果接受德國的提議,維特可以阻止沙皇和彆佐布拉佐夫集團的冒險行動。同時,假裝與英國展開外交博弈,逐步將局勢引向停戰。
這正是漢斯·馮·喬那狡猾的小腦袋能想出的計劃。
“不過,我還是要向奧斯曼帝國提出要求,確保他們在黑海艦隊不在期間不能在黑海肆意妄為。”
沒有拒絕德國提議的理由。
謝爾蓋·維特選擇兩害相權取其輕。
“德意誌帝國還挺講義氣的嘛。”
與此同時,以阿瑟·貝爾福為首的英國政府,聽到德國大使帶來的消息後,長舒了一口氣。
日俄戰爭期間,日本雖然付出了巨大的傷亡代價,但除了占領了朝鮮半島並掌控了製海權外,其他方麵幾乎毫無建樹。英國的政治家們紛紛懊惱地拍額歎息。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