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啊——”
正當大部分法軍被比利時戰事牽製,焦頭爛額之際——
位於洛林地區、坐落於法盧邊境的要塞城市隆維(longwy),卻仿佛置身事外般,一片寧靜,連一聲槍響都未曾響起,宛如戰爭的烈焰尚未燃及此地。
“真是難以置信,現在竟然是戰爭時期。”
“那些家夥的主力軍都開往比利時了。就算那些‘博施佬’不改本性,踏平盧森堡後殺向我們洛林,頂多也不過是些佯攻罷了。”
即便德軍真的南下,他們也毫無危機感。
洛林作為邊境地區,早已曆經多年加固,成為防禦工事的重鎮。
儘管此時駐軍因大軍北上比利時而略顯薄弱,但這裡的要塞仍堅不可摧,各個戰略要地皆設有防禦據點和戰壕,配備重機槍,火力密布。
“我們隻需坐等,看德國佬到底來不來。若不來便罷,若來了,就讓他們嘗嘗機槍的厲害。”
不管德國軍隊如何威名遠揚,他們終究是血肉之軀。
敢貿然發起進攻,迎接他們的隻會是鋪天蓋地的彈雨,最後隻能落荒而逃。
——嗡嗡嗡——
“嗯?”
就在法軍士兵暢想著德國佬哭爹喊娘地逃竄時,一片黑影掠過他們頭頂。
眾人不約而同地抬頭仰望。
“飛機?”
有人張大嘴巴,驚訝地低語。
而且不止一架。
五顏六色的飛機如同遷徙的候鳥,保持著整齊的隊形,劃破天空,朝某個方向飛去。
“看樣子是德國的飛機,它們要去哪兒?”
“誰知道呢?大概是閒著無聊,飛到我們法國境內兜兜風吧?”
麵對敵機的出現,法軍非但沒有警覺,反而興致盎然,發出陣陣驚歎。
這種反應,在當時的“美好時代”(belleépoe)似乎也不足為奇。
畢竟對普通士兵而言,飛機仍然更像是一種新奇的景觀,而非真正的戰爭威脅。
更要命的是,許多高級軍官也是這麼認為的。
於是,法軍士兵絲毫沒有攻擊敵機的意思,反而目不轉睛地欣賞起這壯觀的場麵,甚至有人興奮地衝著天上的飛機揮手致意。
——搖擺、搖擺——
似是回應,幾架德國戰機也輕輕晃動機身,向地麵的法軍打了個招呼。
“哇,德國飛機居然在向我打招呼!”
“德國佬的禮節倒是挺周到的。”
“德國人本來就很講究這些,女人也是如此,才麻煩呢。”
“哈哈哈哈——!”
法軍士兵們你一言我一語,放鬆地大笑著。
不過,倘若此刻正在比利時前線,被“雅斯塔1”戰鬥機部隊狂轟濫炸的法國戰友們看到這一幕,恐怕早就破口大罵“你們這群蠢貨!趕緊拿起武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