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啊啊~!”
“聯軍萬歲!”
“比利時歡迎你們!”
1913年7月26日,正值英國決定參戰一周之際。
在比利時民眾的熱烈歡迎下,由約翰·弗倫奇元帥率領的英國遠征軍終於抵達安特衛普。
“連屁股沉重的英國人都到了,現在終於可以好好討論接下來的攻勢了,外長閣下。”
法金漢一邊譏諷似的扭動著他的八字胡,一邊看向因比利時遭受入侵而匆忙趕來的英國軍隊。漢斯沒有言語,隻是微微點頭。
作為參謀總長的法金漢,今日特地帶著德國將領前來安特衛普,與英國軍隊及比利時軍隊共同商討聯軍的聯合作戰。而漢斯,則是陪同他前來進行三國間的外交協調。
說實話,是否真的有必要做到這個地步,漢斯自己也有些懷疑。但等看到法金漢那副已經擺好架勢,準備用傲慢的目光與英國人較量一番的模樣,他倒是慶幸自己來了。
“唉,指望容克貴族處理外交這種細膩事務,終究是不現實。”漢斯在心裡歎息著,同時望向正在向四周揮舞著米字旗的比利時民眾致意的約翰·弗倫奇。
在原本的曆史上,他曾擔任英國遠征軍總司令至1915年。但由於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並未展現出多少才能,最終被如今正跟在他身後走下艦船的第一軍團長——道格拉斯·黑格(dougshaig)代替。
而且約翰·弗倫奇個性十足,甚至因被戰爭大臣基奇納訓斥而懷恨在心,最終引爆了1915年的“彈藥危機”(shellcrisisof1915),直接導致阿斯奎斯內閣的崩潰。可見他並非什麼省油的燈。
“歡迎您,約翰·弗倫奇元帥。”
“陛下,您辛苦了。如今,大英帝國英勇的將士已前來助比利時一臂之力,您大可放心。”
麵對約翰·弗倫奇信心滿滿的話語,前來迎接英軍的阿爾貝一世露出安心的微笑,微微頷首。
但法金漢聽後卻皺起了眉頭,似乎覺得這話是在無視德國軍隊的存在。
“彆在意,無論從規模還是戰績來看,這場戰爭的主角終究是我們德國,不是嗎?”
“咳,是啊,您說得沒錯。”
聽到漢斯的話,法金漢的嘴角微微上揚,臉色終於緩和下來。
唉,我離當父親還有幾個月呢,怎麼現在就感覺像是在照顧小孩子了
“果然,跟著來安特衛普一趟是正確的選擇。”
雖然這或許有些自負,但若是他沒有跟來,恐怕聯軍還沒正式展開行動,就已經因為內訌而四分五裂了。
聯軍的前景,實在令人堪憂。
在英軍登陸的同時,安特衛普總司令部召開了第一次聯軍作戰會議。會議由比利時軍隊的總司令阿爾貝一世與勒曼中將等比利時軍方高層主持,英國軍方則由約翰·弗倫奇率領,德軍方麵則由法金漢領銜。雙方高級將領麵對麵而坐,正式展開討論。
“首先,我將介紹自比利時戰役爆發以來至今的戰況。”
率先開口的是勒曼中將。他是此次會議上地位最低的軍官(畢竟比利時軍最高軍銜僅為中將),而比利時在三國之中也無疑是最弱小的。
“法軍在入侵比利時後迅速推進,占領了瓦隆地區的大部分領土,並逼近布魯塞爾防線。我們試圖通過決堤來遲滯他們的進攻,但收效甚微。”
結果,整個瓦隆地區變成了一片泥濘不堪的澤國。
“隨後,法軍在布魯塞爾方向展開猛烈攻勢,並配備重炮進行轟擊。但德軍的快速支援遏製了他們的攻勢。如今,法軍已暫停進攻,開始修築塹壕防線,以防備聯軍的反擊。”
勒曼中將說完後,微微點頭,向漢斯與法金漢表示謝意。
事實上,法國會進攻比利時也有某人的一份功勞,因此勒曼的感謝也讓漢斯產生了點小小的愧疚。
但也僅此而已。
畢竟做出最終決策的是法國政府和法軍參謀部,責任不在他。而且這件事對他而言沒有任何暴露的必要,因此還是讓它成為永遠的秘密吧。
“接下來,由我繼續說明戰況,勒曼中將。”
“明白,請講,法金漢總參謀長。”
勒曼中將退後一步,法金漢則思索片刻,摸著下巴,用指揮棒指向地圖上的各處,開始講述接下來的戰況。
“目前,克魯克的第一集團軍和比洛的第二集團軍正與比利時軍並肩作戰,對抗比利時境內的法軍。豪森的第三集團軍駐守阿登,而阿爾伯特王儲的第四集團軍、艾內姆的第五集團軍以及魯普雷希特王儲的第六集團軍則在埃納河一線發動攻勢。”
如果對第一次世界大戰曆史比較熟悉的人,可能會發現一些違和之處。
比如,為何第五集團軍的指揮官不是曆史上的威廉皇儲,而是前戰爭部長艾內姆?
原本駐紮在西線的約西亞斯·馮·黑林根(josiasvonheergen)的第七集團軍又去了哪裡?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