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大家入座。”
1913年8月7日。
隨著德意誌帝國第八軍參謀長魯登道夫的聲音落下,第八軍的參謀們緊張地齊刷刷坐了下來。
魯登道夫隨即將目光投向坐在上首的皇儲威廉,皇儲默默地點了點頭,示意會議開始。
“想必諸位已經得知,幾個小時前,俄軍竟毫無顧忌地越過德意誌帝國的國境,向東普魯士進軍。”
魯登道夫一邊說,一邊用指揮棒輕輕敲了敲地圖上的部隊模型。
“據報告,正在向東普魯士推進的,是由保羅·馮·倫寧坎普(paulgeedlervonrennenkapff)指揮的俄國第一集團軍。按照他們的行軍速度,預計9日便會抵達斯塔盧波嫩(stalp?nen,即今日的涅斯捷羅夫)。而第八軍的首場戰役,也將在那裡打響。”
“不過,與第一集團軍一同負責東普魯士攻勢的亞曆山大·薩姆索諾夫(Алekca?hдpВa?льeвnчca?hoв)麾下的俄國第二集團軍,目前尚未從俄國境內行動。情報部門分析,他們恐怕要到12日之後才會開始進軍。”
“什麼?那豈不是第一集團軍和第二集團軍根本無法配合作戰?”
一名年輕的參謀疑惑地問道。
這也難怪,一般而言,協同進攻必然要求各部隊同時展開攻勢。
“難道俄軍有什麼彆的盤算?”
“並非如此。隻是俄國第一集團軍與第二集團軍的配合本就存在問題。更何況,據說第二集團軍因動員過早,補給短缺,正遭受諸多困難。”
“”
第八軍的參謀們頓時意識到,他們之前因俄軍進攻而緊張得到僵硬的模樣,似乎顯得有些可笑了。
甚至在情報部門提交的報告中還提到,部分俄軍士兵因缺乏槍械,隻能拿著棍棒作戰——這在德國軍官看來,簡直難以置信。
“咳咳,但也不能掉以輕心。俄軍雖然在諸多方麵不如我軍,但其數量卻不可小覷。若是因輕敵而敗給俄軍,那才是最大的恥辱。”
“是,殿下。”
威廉皇儲輕咳一聲,提醒眾人,參謀們立刻低頭應諾,態度恭敬。
雖說威廉皇儲年紀尚輕,僅憑“皇儲”這一身份便被任命為野戰軍司令,但他自幼接受德軍精英的軍事教育,具備相當的指揮才能。
至少,他不會因敵軍看似弱小而大意輕敵。
而單憑這一點,他就比俄軍的兩位主將——倫寧坎普與薩姆索諾夫——要強得多了。
“無論如何,我軍的目標,是徹底殲滅進犯的俄國第一、第二集團軍,完全解除東普魯士的威脅。”
但這絕非易事。
俄軍第一、第二集團軍合計兵力多達40萬,而負責防守東普魯士的第八軍,兵力不足其一半,僅有16萬。
“如果黑林根將軍的第七軍在此,情況會輕鬆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