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上的波蘭人,一個都不準放過!他們已經不是帝國的子民,而是背叛陛下的亂賊,全都該死!”
俄羅斯軍官的命令剛一出口,俄羅斯士兵便毫不猶豫地朝街頭的平民開槍,子彈無差彆地收割著生命。
與此同時,德軍已經逼近華沙城下。
若無法迅速平息這場起義,等待俄羅斯的將是徹底的崩潰。
“砰!噠噠噠!砰!”
“啊啊——!”
“彆開槍!我是俄羅斯人......呃啊!!”
被俄軍子彈擊倒的不僅僅是波蘭人,還有那些與他們同族的俄羅斯人,甚至其他民族的無辜市民。但此刻陷入恐慌的俄軍早已失去了理智,分不清敵友。
“華沙的工人同誌們!拿起鐵錘,走出工廠!現在正是我們為了祖國獨立而團結一致的時刻!”
“用鮮血澆灌沙皇的王座!讓俄羅斯付出代價!!”
當波蘭社會主義者如約帶領成千上萬的工人加入起義軍,戰局迅速向著波蘭人傾斜。
整個華沙都在與德軍形成合力,不斷襲擾俄軍,使其難以脫身。而背水一戰的俄軍也愈發瘋狂,屠殺無辜,妄圖用血腥鎮壓這場起義。
【高舉我們的旗幟,哪怕敵意的風暴肆虐,哪怕黑暗勢力壓迫我們,哪怕前路未卜......】
但俄軍殺戮得越多,起義的烈焰便燃燒得越旺盛。華沙的街頭巷尾回蕩著市民們的歌聲,那首曾在1905年“血色星期二”抗議中唱響的《華沙工人進行曲》arszaianka),如今再次成為戰鬥的號角。
【哦!這麵旗幟象征全人類,它是神聖的召喚,是複興的讚歌!它象征勞動與正義的勝利,代表人類兄弟情誼的曙光!】
轟——!噠噠噠噠噠噠!
“德國人的戰鬥機來了!”
“該死!趴下!!”
當黑煙騰起,防空火力減弱,盤旋在華沙上空的德軍戰機終於抓住機會,猛然俯衝,向那些身著顯眼白色軍服的俄軍士兵發動掃射。子彈傾瀉而下,俄軍四散逃命,驚恐地匍匐在地。
“前進,華沙!浴血奮戰!我們的戰鬥正義而神聖!前進,前進,華沙!”arsz,arszao,arsz)!”
見此情景,波蘭人更為振奮,瞧著狼狽的俄軍,他們的歌聲愈發高昂,槍聲也更加猛烈。
“為什麼還沒鎮壓下去?!”
“魯茲斯基司令官,現在起義已經不是最緊要的問題了!德軍正在渡河,您必須馬上撤離華沙!”
“呃......!呃啊啊啊啊啊!!”
華沙司令部內,魯茲斯基痛苦地嘶吼。
但此刻,他唯一能做的,便是收拾行囊,迅速逃離華沙,至少不讓自己落得像倫寧坎普那樣,淪為俘虜的下場。
......
“將軍,看那邊!華沙的各處都燃起了火焰!”
“哈哈,解放的烈焰正在燃燒!”
與此同時,華沙起義動搖了俄軍的防線,正與德軍一道渡過維斯瓦河的畢蘇斯基和波蘭士兵們,看著燃燒的華沙,狂放地笑了起來。
啊,俄羅斯人的慘叫聲仿佛都傳到了這裡。
這聲音,和肖邦那優美的樂曲一樣,令人陶醉。
“登陸!登陸!”
“快,把戰馬卸下來!華沙在等待著我們!”
正當俄軍放棄抵抗,拚命從華沙撤退之際,終於成功渡河的畢蘇斯基催促著他的部下。
雖說俄軍已開始撤退,急迫的局勢稍有緩解,但眼前的華沙,這顆波蘭的心臟,讓畢蘇斯基比任何時候都要迫不及待。
“走吧!同胞們正在等待著我們!”
“是,將軍!”
嘶鳴聲驟然響起——
緊接著,波蘭騎兵縱馬奔馳,率先衝入華沙城內。
“波蘭軍團!衝鋒!把這些俄羅斯雜碎從我們的城市徹底驅逐出去!”
“騎......騎兵!是波蘭騎兵!”
“啊啊——我不想死!”
“快逃啊!”
那些還未能成功撤出城市的俄軍士兵,早已被充滿複仇怒火的華沙市民拖住,此刻見到蜂擁而入的波蘭騎兵,頓時士氣崩潰,丟盔棄甲地四散而逃。
波蘭騎兵毫不留情地踐踏著這些早已失去戰意的敵人,向著華沙的中心挺進。
“看那邊!是波蘭的旗幟!波蘭的旗幟!”
“波蘭軍團來了!”
“嗚嗚......嗚嗚嗚嗚!”
“彆哭了,列夫!在這樣的日子裡哭什麼!”
看到波蘭騎兵如同先祖們當年那般威風凜凜地進入華沙城,站在街壘上的波蘭人無不振臂高呼,淚灑當場。
這是多少年來夢寐以求的景象。
為了見證這一刻,他們忍耐了太久,等待了太久。
多布羅夫斯基與波尼亞托夫斯基曾經為之奮鬥的獨立,如今終於到來了。
此刻,在華沙,沒有一個波蘭人不在落淚。
1913年10月10日,
華沙迎來了她的解放。
自1815年維也納會議以來,俄羅斯的統治,終於在98年後畫上了句號。
喜歡如何拯救德意誌請大家收藏:()如何拯救德意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