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大廈將傾
“哼......把俄羅斯帝國統治下的比薩拉比亞和布賈克當作戰利品割讓給我們?”
“比薩拉比亞,也就是摩爾達維亞東部,曾是羅馬尼亞的舊土,因此對於陛下和羅馬尼亞政府來說,這無疑是有利的。”
況且,順勢整理國境線的同時,還附贈了那片在比薩拉比亞旁邊突出的布賈克地區。
這樣的條件,無疑對羅馬尼亞極具吸引力。
“摩爾達維亞確實是羅馬尼亞正當的領土。但同理,被匈牙利人統治的特蘭西瓦尼亞不也是如此嗎?”
然而,羅馬尼亞的儲君、未來的國王斐迪南王儲並沒有輕易答應。
他大概早已預料到,德國為了換取羅馬尼亞參戰,所能承諾的便是比薩拉比亞。
‘嘖,要是卡羅爾一世再年輕幾年,事情就簡單多了。’
可惜的是,他已是個活不過一年的老人,因此他的發言權也大大削弱。
雖說他是一位深受羅馬尼亞人尊敬的國王,但如今,他已經年邁體衰,病弱至不得不將國政大權交托給年輕的斐迪南王儲,自然難以像過去那樣獨掌大權。
“就在侯爵您到來之前,法國大使和俄羅斯大使已經向我們承諾,除了特蘭西瓦尼亞和布科維納,還將割讓大塊的奧匈帝國領土以及保加利亞的部分領土。”
就在漢斯無奈地咂舌時,斐迪南王儲開口道。
“單從參戰回報來看,俄法同盟的提議對我們羅馬尼亞而言確實更具吸引力。那麼,親愛的表侄女婿閣下,您對此又是如何看待的呢?”
“我並不否認同盟國的提議對羅馬尼亞而言更具誘惑力。但承諾唯有能夠兌現,才具備真正的價值。”
“哦?”
說到底,同盟國之所以開出如此豐厚的條件,不過是因為他們自身已是岌岌可危,不得不隨口許下各種空頭支票。
據情報部門的報告,同盟國甚至向奧斯曼帝國承諾,會割讓埃及、波斯,甚至部分俄羅斯領土——怎麼看都不過是虛張聲勢的謊言罷了。
倘若同盟國真的能贏得勝利,並履行承諾將那些領土全數交予奧斯曼帝國,那漢斯到時候絕不會有一分拖延,直接雙手奉上。
但發生這種情況的可能性,就像某位“加裡波利敗犬”的禿頭重新長出頭發來的可能性一樣,微乎其微。
“這場大戰,已經明顯向著我們協約國的勝利傾斜。雖然英國軍隊曾遭受些許動搖,但那不過是小小的挫折罷了。意大利因戰局選擇參戰,而從伊鬆佐戰線及的黎波裡亞的結果來看,答案已經相當明顯。”
奧斯曼帝國的整體局勢確實是節節敗退,可此刻英國卻在加裡波利戰役中被奧斯曼狠狠地壓製,因此漢斯也不便過多言及此事。
當然,僅憑一兩次戰鬥的勝利,並不足以決定整場戰爭的走向。
畢竟如果單靠善戰就能贏得戰爭,那德國也不會被冠以“戰爭狂熱者”之稱,而漢斯也就不必這樣四處奔走、辛苦周旋了。
“正因如此,在意大利和奧斯曼帝國加入盟國陣營時,羅馬尼亞才一直按兵不動,不是嗎?”
“......”
嘖,如果不是那該死的溫斯頓·加裡波利·丘吉爾,奧斯曼帝國或許早就被他們用些許甜頭就打發了事了。
可惡,每每想到這裡,漢斯就氣得不行。
“總而言之,我可以親自擔保,若是羅馬尼亞因對特蘭西瓦尼亞的貪婪,而向協約國舉起槍口,那麼羅馬尼亞王國的下場,恐怕將會與塞爾維亞彆無二致。”
“......”
“當然,作為霍亨索倫家族的親族,我也並不希望看到那樣的局麵。瑪麗王儲妃殿下似乎也是同樣的想法。”
當漢斯提到他的妻子、愛丁堡的瑪麗時,斐迪南王儲的臉色微微一變。
畢竟,兩人雖然在公事上能夠攜手合作,但在私生活中,卻簡直就是一場活生生的“愛與戰爭”。
換句話說,他們的夫妻關係糟糕透頂。
‘愛丁堡的瑪麗性格自由奔放,以至於她的父親阿爾弗雷德公爵都曾反對她遠嫁異國。而且,她的感情問題向來複雜得令人頭疼。’
此外,她在羅馬尼亞經曆的艱難婚姻生活,更是加劇了兩人的不和。
就如同德國皇室曾因英國的維多利亞·阿德萊德皇太後而對英國王室充滿戒備,羅馬尼亞王室也對這位英國公主,愛丁堡的瑪麗處處提防。
更彆提她的叔叔,卡羅爾一世,年紀雖大,性格卻依舊十分頑固古板。
然而,與先帝腓特烈三世不同,斐迪南一世眼睜睜地看著年僅十七歲就遠嫁羅馬尼亞的瑪麗,在王室中被孤立,卻始終不敢向他的叔叔說上一句話,作為丈夫實在是無能至極。
而瑪麗也因對丈夫的輕視,公然在身為王儲妃的情況下四處風流,甚至惹出各種緋聞醜聞。
就連漢斯,在德國時都已聽得耳朵起繭,可見他們夫妻的事跡早已是茶餘飯後的笑談。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選擇權在羅馬尼亞手中。是與我們合作,獲取實實在在的利益,還是追逐那虛無縹緲的未來,最終將國家推向危機之中?”
“......”
最終,漢斯將話題推回了正題,話語中不乏威脅之意,向斐迪南王儲施加壓力。
彆再提什麼得不到的特蘭西瓦尼亞了,與其玩弄那些拙劣的花招,不如坦率地說出他們究竟想要什麼。
“嗬嗬,斐迪南,我早就說過,這絕不會是件容易的事。”
一直沉默地端坐在王座上的卡羅爾一世,發出了一聲帶著老年特有的沙啞笑聲,仿佛在宣布這場交涉的結束。
斐迪南王儲深深歎了口氣,終於做出了決定。
“將敖德薩一帶割讓給我們。那麼,羅馬尼亞的劍將與德意誌帝國並肩而戰。”
“你不會後悔這個選擇的。”
漢斯微笑著說道。
羅馬尼亞,終於做出了抉擇。
至此,再無耽擱的必要。
......
“準備——!”
1913年12月22日。
“開火!!”
“轟隆!轟!”
宛如戰神怒吼般的炮火撕裂天空,數千門大炮的咆哮在白俄羅斯與烏克蘭的廣袤平原上回蕩。
“烏拉——!!”
伴隨著這震耳欲聾的信號,數百萬身穿厚重防寒服的士兵們開始向東進軍,誓要在嚴酷的俄國寒冬中取得勝利。
無人能夠阻擋他們的腳步。
不過,雖然俄羅斯母親的“恩賜”亦或是“詛咒”——泥濘季pacпytnцa)早已在嚴寒中凍結,但俄軍士兵們卻連雙像樣的鞋子都沒有,更遑論禦寒的衣物,戰鬥力可想而知。
“波蘭萬歲!”
“繼續推進!我們每前進一步,祖國的版圖便越擴展一分!”
相比之下,德軍則陸續將在整個秋季訓練的波蘭人和立陶宛人源源不斷地投入前線,使得這次的攻勢兵力比上一次大幅增加。
俄羅斯將領們本寄希望於戰線的緩解,因為德軍之外最強的保加利亞軍隊已被調往巴爾乾,負責遲滯不前的君士坦丁堡攻勢。但......
“大事不妙!剛剛羅馬尼亞正式向我俄羅斯帝國宣戰了!”
“什麼?!你說什麼?!”
“比薩拉比亞和布賈克正在遭受攻擊!必須立即派遣援軍!”
“這、這群該死的羅馬尼亞佬——!!”
羅馬尼亞此前一直保持中立,但此刻卻突然以“遺憾”的語氣發布宣戰聲明,並向比薩拉比亞和布賈克發動進攻,使得俄軍最後的一線希望徹底破滅,宛如冬夜黃粱一夢。
對於俄羅斯來說,這簡直是血淋淋的背叛。
羅馬尼亞王室的立場姑且不論,羅馬尼亞政府一直以來都是親法、親俄的勢力占據主流。
但在他們的高層會議上,另一種考量卻占據了上風。
“各位,現在我們有三個選擇——”
“如同在上次巴爾乾戰爭中一樣,以國家利益為優先,占領比薩拉比亞、布賈克乃至敖德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