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國臨時政府不顧內部反對,決定繼續戰爭]
[東線戰事的終結仍然遙遙無期?]
[某匿名政府官員稱,俄國臨時政府的舉動不過是垂死掙紮]
“俄國臨時政府依然沒有對和平談判作出任何回應嗎?”
“是的,雖然多少預料到了這樣的局麵,但原以為他們至少會象征性地提起一次和平談判,沒想到竟然完全沒有動靜,倒是有些意外。”
看來,俄國臨時政府從一開始就沒想過要停戰。
那些滿懷希望,期盼東線戰爭即將結束的人們,恐怕要大失所望了。
而對於因革命爆發、沙皇被推翻而一度驚恐萬分的法國及其盟友而言,這無疑是一劑安慰劑。
當然,這種安慰極其脆弱,隨時可能消散,因此他們的危機感依舊揮之不去。
據說由於與美國的摩擦,杜梅格下台,而亞曆山大·裡博繼任法國總理後,之前暫緩的無限製潛艇戰似乎又有重啟的跡象。
“好在他們似乎無意處決沙皇一家,總算是不幸中的萬幸。”
“不過,黑森大公恩斯特·路德維希ernstudigkara即亞曆山德拉皇後的哥哥)還是焦慮不安,催促我們儘快將他的姐姐和妹妹接走。”
聽到漢斯的話,比洛總理露出一副被迫接下燙手山芋的疲憊神情。
畢竟,關於沙皇一家是否該在德國避難,國內也爭論不休。
“特奧巴爾德,關於沙皇避難的問題,國內輿論如何?”
“鑒於亞曆山德拉皇後是德國人,而且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她在削弱俄國的過程中‘功不可沒’,因此人們基本願意接受她、她的妹妹伊麗莎白大公夫人,以及沙皇年幼的子女。”
貝特曼霍爾維格副總理答道。
“但對沙皇本人,反對聲很大。”
“也是。誰願意看到敵國的皇帝在德國安享晚年呢?漢斯,我看還是先讓沙皇在德國短暫停留,隨後再送往其他地方吧。”
“明白,我會先與丹麥政府商談此事。”
丹麥畢竟是尼古拉二世的母親,瑪麗亞皇太後的娘家,又是中立國,對沙皇的敵意不算強烈,應該不會拒絕。
“還有,我們小王子的戀愛問題也得解決。好在陛下對此持肯定態度,否則局麵會更加難看。”
在羅曼諾夫家族看來,這種行為無異於是將奧爾加女大公當作戰利品一般瓜分,令人憤懣。
但漢斯又能做什麼呢?他隻能想辦法把話說得好聽些。
畢竟,約阿希姆一天要打好幾通電話,催問奧爾加什麼時候能來,漢斯甚至感覺聽他的聲音比聽自己女兒弗裡德裡克的還多。
說實話,他十分擔心,如果自己這位小舅子最終無法迎娶奧爾加,會不會像原本的曆史一樣,因抑鬱而選擇用槍結束自己的生命......
“唉,要是臨時政府有結束戰爭的覺悟,我們現在的局勢會輕鬆許多。”
“誰說不是呢?俄羅斯帝國已經覆滅,但俄國人似乎還沒認清現實。”
比洛總理皺起眉頭,滿臉不悅,貝特曼霍爾維格副總理對此深表認同。
“不過,我倒也能理解臨時政府的決定。畢竟一旦戰敗,他們不僅要承受失敗的恥辱,還要割讓大片領土,這可不是容易接受的。”
“副總理說得對。當然,促使他們做出這個決定的,恐怕還不隻是這些。”
“還有彆的原因?”
“資本家。”
目前掌權的自由派政客和資產階級,比起立刻結束戰爭,更希望儘可能地延長戰事。
戰爭意味著財富。
戰爭持續得越久,資產階級就能獲取更多的利益,因此,他們毫不猶豫地支持繼續作戰,以最大化自身收益。
或許聽起來讓人作嘔,但這就是俄國臨時政府的現實。
這些資產階級想要的,不過是鏟除沙皇和貴族,讓自己掌握政權的政治革命,而非真正改變整個俄國。
這也可以從革命後的局勢看出,儘管比沙皇時代略有改善,但工人的待遇並未發生本質變化,土地依舊掌握在地主手中,猶太人和其他少數民族仍然受到歧視。
至於那些不斷呼籲停戰的工人和蘇維埃代表會如何看待這一切,答案已經無需贅述。
“看來,要終結東線戰事,唯一的辦法就是讓我們支持的列寧掌權。”
“沒錯。而且我們必須儘一切手段加快這一天的到來。”
“你的表情看起來像是在策劃什麼惡作劇。”
比洛看著漢斯,仿佛無法抑製地大笑起來。
惡作劇嗎?
對俄國臨時政府而言,這恐怕確實是個足以讓他們憤怒至極的“惡作劇”。
“既然他們渴望戰爭,那我們就讓他們打到心生絕望。”
順便,漢斯認為自己也該與列寧聯係一下了。
這次,就連沙皇一家去向的問題,也一並解決好了。
......
“要求臨時政府撤回持續戰爭的決定!”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撤回!”
“你們承諾給我們的麵包和和平在哪裡?!”
“在哪裡?!”
“唉......還在鬨啊。”
亞曆山大·克倫斯基揉了揉眉心,看著冬宮前高舉標語、聲嘶力竭的工人們,隻覺得一陣頭痛。他不僅是司法部長,如今還因戰爭決策被推上了國防部長的位置。
臨時政府做出繼續戰爭的決定,並非一時衝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