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斯,你怎麼還不來?”
“剛才外交部送來了一份重要報告,我在看。馬上就去,你等我一下。”
“好呀那我先去洗澡了哦~”
隨著每次聽到都會令人脊背發涼的聲音響起,路易絲離開了書房,漢斯重新將注意力轉回那些駐紮在遠東的情報員發來的報告上。
報告中提到,日本正在對xx進行試探,內容讓人忍不住皺起眉頭。
“這幫家夥可真是夠勤快的。”
戰爭才剛結束多久,他們就開始搞這些鬼把戲了。
也難怪,現在日本的內閣總理大臣是大隈重信,外務大臣是加藤高明,這對搭檔在原本的曆史上,正是無視列強反對和國內反對聲音,對xx提出xxx條的元凶。
或許他們正打算趁著xx政局混亂之機,做出同樣的事,甚至可能在醞釀更為惡劣的計劃。
當然,如果是後者,那些對日本早就心存戒備的湯米和洋基朋友們是不會坐視不理的。但問題在於,現在的英國和美國正好處於既痛苦又忙碌的狀態。
當然,英國那邊算是咎由自取罷了。
‘日本恐怕也是看準了這點才開始行動的吧。’
不過,在這之前,他們恐怕會先著手吞並朝鮮和越南。
雖說xx也很重要,但眼下對日本來說,更迫切的是在今年夏天完成朝鮮和越南的徹底殖民化。
至於對xx的介入,應該會是之後的事。
“這狗娘養的小鬼子......”
一想到那被稱為“xxx條”的屈辱條約可能又要在這個世界重現,漢斯不禁爆了句粗口。
雖說早已預料到會發展到這一步,也有了心理準備,但這股難以言喻的惡心感,終究還是讓人無法釋懷。
啊,真想扔顆“胖子”下去!
“話說回來,是時候考慮製造原子彈了吧......”
說到底,核武器本身所擁有的力量,實在是讓人難以割舍。
但問題是,那真的可行嗎?
“不,也許比想象中要簡單。”
畢竟,那個赫赫有名的曼哈頓計劃中,有相當一部分核心人物,其實是為了躲避納粹迫害而流亡海外的德國或奧匈帝國出身的科學家。
‘就連二戰前後美國科學界的飛躍發展,也有傳言說是多虧了那些逃往美國的德國科學家呢。’
說到這裡,真讓人懷疑希兒是不是美國安插的間諜了。
總之,促成曼哈頓計劃啟動並間接作出貢獻的愛因斯坦,和主導納粹德國原子彈計劃“鈾工程uranprojekt)”的維爾納·海森堡ernerheisenberg),其實都已經可以算是“收入囊中”的人物了。
還有那位被譽為人類曆史上最偉大天才之一的約翰·路德維希·馮·諾伊曼joer),他們也都是類似的情況。
這幾位都是出身匈牙利的猶太人,曾在德國從事研究,後來為了躲避納粹迫害而逃往美國。
‘說不定,連奧本海默也能挖過來。’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奧本海默在1926年讀研究生時,竟然一度打算毒死自己的導師這可不是玩笑,是實情),最終離開了他難以適應的劍橋大學,轉而到德國哥廷根大學完成了博士學業。
所以,如果能巧妙勸說,或許真能把他帶到德國來。
比如說——永遠正確的金錢誘惑?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值得嘗試的目標,比如丹麥出身、現在大概還在劍橋的尼爾斯·玻爾nieshenrikdavidbohr),以及被稱為“原子能之父”“曼哈頓計劃之父”的恩裡科·費米enriferi)。
費米雖然是意大利人,但因為妻子是猶太人,為了躲避墨索裡尼時期出台的種族法針對意大利境內猶太人和殖民地黑人製定的歧視性法律),於1938年逃往了美國。
“不過這事不是當務之急,等之後慢慢想辦法吧。”
反正曼哈頓計劃的那些核心人物現在多數還隻是毛頭小子。
真正啟動核彈研究,恐怕要等到三十年代之後才能動工。
‘而且除了這個,還得做的事多著呢。’
不僅要開發新型坦克和新型戰機,還得和如今已脫離父親光環,成長為真正的“兵器工匠”的雨果·施邁瑟,討論一下突擊步槍的研發為了避免供應係統混亂,這東西越早開發越好)。
這也是為了迎接第二次世界大戰做好準備。
嘖,說到這,漢斯感覺自己簡直就是普魯士軍國主義者再世了。
總之,對日本的動向,近期必須高度警惕。
雖說現在還不方便直接出手乾預,但也不能對日本的行動放任不管。
“漢斯~!你還在工作嗎?”
“沒有,已經結束啦。”
聽到從書房外傳來的路易絲那嫵媚的聲音,漢斯從椅子上站了起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生養眾多,遍布大地。
嗯,是時候踐行聖經的教誨了。
.....
“歡迎您,斯克沃多夫斯卡居裡帕妮pani,夫人)。歡迎您回到祖國波蘭!”
“感謝您的盛情接待,畢蘇斯基總理。”
就在漢斯專心致誌地投入第二代產線的同時,在剛剛重獲獨立的波蘭,一位對某些人而言甚至比漢斯口中的科學家更為知名的女性,在祖國人民熱烈的歡呼聲中,時隔數十年,終於歸來。
ariasaoeask?odoskacurie)。
對於我們而言,她更廣為人知的名字是——居裡夫人。
“小時候我從未想過,竟真能親眼見證波蘭的獨立......如今竟還能受到如此盛大的歡迎,實在讓我受寵若驚。”
“哈哈,您以一介女子之身,在遙遠的異國成就了足以載入人類史冊的偉業。恕我直言,眼前這番歡迎恐怕還遠遠不夠表達我們的敬意。”
聽著畢蘇斯基這番發自肺腑的話,居裡夫人似是想起了過往種種心酸與磨難,不禁拭去眼角的淚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