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怎麼說,也不能起個像蓋世太保或史塔西那樣光聽名字就讓人發寒的稱呼,這個名稱算是比較妥當的折中和變形了。
“部長,下午的報告送到了。”
“謝謝你,施密特小姐。讓我看看......聯邦大法官查爾斯·埃文斯·休斯辭去了大法官職位,與哈定組成搭檔,參加共和黨初選?”
說起來,今年年底美國就要進行大選了。
反正贏的肯定是共和黨。
“畢竟威爾遜乾出了那種事,民主黨怎麼可能贏。”
美國人對威爾遜所犯下的錯誤仍曆曆在目。
彆的不說,就說他半身不遂後,白宮和整個政界的混亂狀態,那場景至今讓人記憶猶新。
1916年大選民主黨的優勢本就難言,又在這種氛圍下,民主黨想贏,除非政治之神降世,否則簡直癡人說夢。
“這麼看,最後還得是休斯當選。”
當然了,這次共和黨初選裡還有執著於三連任的西奧多·羅斯福等一眾強勁候選,但從原本的曆史來看,休斯成為總統候選人的可能性最大。
他在原曆史中也是1916年大選中的黑馬,甚至讓準備連任的威爾遜做好了失敗的心理準備。再加上搭檔還是那位不靠能力靠臉的哈定,堪稱絕配。
不久前,美國也承認了女性參政權,而大量女性選民正是哈定“姨母笑”的真愛粉絲不是玩笑,是事實),對休斯來說,這根本是一場必贏的選戰。
“那麼,接下來會提出海軍軍備限製的,也該是美國了吧?”
因為查爾斯·休斯在原本曆史上就是哈定政府的國務卿,主導了《華盛頓海軍軍縮條約》的關鍵人物。
尤其是一戰結束後,美國和日本迎來經濟繁榮,太平洋爭霸戰越演越烈,雙方造艦競賽迅速升溫。
照這個趨勢下去,不出十年就可能因軍備競賽過熱爆發戰爭,若休斯當上總統,他勢必會優先解決這一問題。
“所以我們也得提前做好準備。”
順帶一提,這可不是他們想不參加就不參加的事。
因為他們既沒有拒絕的理由,也沒有繼續燒錢造艦的餘裕。
況且戰爭已結束,再繼續進行軍備競賽,現實上根本不可能。
更重要的是,德意誌的主要海上對手,法國海軍與俄國海軍,在大戰中已然衰敗,相較其他國家,海軍軍縮對他們的安全威脅並不大。
趁此機會大家一同裁軍,減輕財政與軍政的負擔,實在是穩賺不賠的好事。
“問題是提爾皮茨元帥啊......”
還有自己那親愛的嶽父也挺讓人頭疼。
他可是帝國戰艦至上主義的代表,軍縮條約下讓帝國主力艦一艘艘變成廢鐵,他是絕不可能讚成的。
說不定哪天就會站到自己辦公室門口,高舉標語抗議,堅決反對。
所以,漢斯隻能祈禱,他為應對條約精心布下的計策,能順利奏效。
“接下來......英國大選中,新芬黨sinnfein,主張愛爾蘭獨立的民族主義政黨)有可能橫掃除北愛以外的所有選區?”
這說明,那場攪動整個戰後英國的愛爾蘭獨立戰爭,也快來了。
若參考原本曆史,大概會在明年一月爆發。
當然,報告上寫著“即便有叛亂,英軍實力遠強於愛爾蘭,最終必將鎮壓”,但從漢斯所知的曆史來看,完全相反。
愛爾蘭人會像十多年前讓英國頭疼的布爾人那樣,憑借遊擊戰與英國周旋,而早已厭戰的英國人民則會要求勞合·喬治妥協。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而且,愛爾蘭內戰恐怕也將不可避免。”
為那份半吊子獨立,愛爾蘭人彼此刀兵相向。
雖然悲哀,但他也無能為力。
無論如何,英國是德國未來在歐洲博弈中不可或缺的盟國,德國不能因為愛爾蘭這種無關緊要的事與英國發生摩擦。
“話說回來,勞合·喬治這老兄,離下台也沒幾天了。”
他之所以卸任,一是因為出兵乾預俄國內戰導致的民憤,二是因愛爾蘭問題引發保守黨當時與自由黨共組聯合內閣)的強烈反彈。
前者已經在發生,後者也即將到來。
再加上殖民地的混亂依舊不斷,勞合·喬治政權的落幕,已是命中注定。
“總之,明年看來也是忙得很。”
這該死的和平,到底什麼時候才能來呢?
想到這兒,漢斯輕歎一聲,再次將目光投向那堆積如山的文件。
......
時光流轉,轉眼已是1916年11月7日,寒風再度席卷而來。
是時候選出第29任美利堅合眾國總統,來取代已近半身不遂的伍德羅·威爾遜了。
對美國人而言,這是他們翹首以盼的時刻。
如外界所料,共和黨方麵由在初選中順利獲勝的查爾斯·埃文斯·休斯與沃倫·g·哈定組成競選搭檔;而民主黨則推出了俄亥俄州州長詹姆斯··考克斯與讓美國人頗感意外的前海軍部副部長富蘭克林·d·羅斯福組成正副總統候選人陣容。
“彆忘了威爾遜和民主黨犯下的那些事!”
“隻有共和黨,才能重振美國的尊嚴!”
“把你的一票投給共和黨!”
從共和黨的口號幾乎鋪滿了美國主要城市這一點來看,這場大選對民主黨而言,簡直就是壓倒性的劣勢。
威爾遜留給美國人民的傷痕,又豈是區區一兩年就能抹去的?
“就算令人失望一次,再給我們民主黨一次重振美國尊嚴的機會吧!”
“呿,說的什麼鬼話?”
“有這閒工夫扯淡,不如趕緊回家睡覺去吧!”
正因如此,民主黨的氣氛和姿態也如他們的口號一般,令人不忍直視。
哪怕在共和黨的咄咄逼人之下,民主黨人仍勉強維持選戰,但換來的卻更多是譏諷與冷笑,而非真正的支持。
“唉......看來這次大選,果然沒戲了嗎。”
作為考克斯提名的副總統競選搭檔,年輕的羅斯福隻能苦笑歎息。
當然,他從一開始也沒指望能贏。
他以副總統候選人的身份參選,目的無非是借這次大選,讓“富蘭克林·羅斯福”這個名字稍稍刻入美國民眾的記憶之中,同時在黨內穩固並提升自己的地位。
就這樣,在那個將成為未來美國巨人的青年眺望前方之際,大選正式拉開了帷幕。
而結果,正如所有人預料的那樣——休斯,以壓倒性優勢贏得了勝利。
喜歡如何拯救德意誌請大家收藏:()如何拯救德意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