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呃......媽的,冷死老子了。”
“這鬼地方,不該是西伯利亞出身的人來才對嗎?”
“西伯利亞早就剩下一半都不到了。”
1936年2月中旬。
比俄羅斯冬天還要以嚴酷著稱的芬蘭。
隸屬蘇聯北方方麵軍的士兵擠在篝火前,凍得瑟瑟發抖,不住咒罵。
起初,他們聽說要去芬蘭作戰時,心情甚是愉快。
因為在蘇聯人眼裡,芬蘭不過是個小國。
它不像在大戰中曾讓俄軍和德軍都吃儘苦頭的波蘭,也不像圖哈切夫斯基改革下,積累了大量裝甲力量的xxx。芬蘭貧瘠的土地、薄弱的工業,使它看上去無論如何都比不上波蘭、xxx這樣“強敵”。
事實上在沙俄時期,這三地中xxx黑土區和波蘭確實是工業與農業重鎮,而芬蘭則相對落後。
並且在革命與大清洗的真相被掩蓋的蘇聯內部,這種“芬蘭弱小論”也無人去質疑。於是,他們就這樣大搖大擺地踏入了這片雪國。
然而很快,蘇聯士兵就意識到,他們來到了一個不該來的地方。
這裡是地獄。
白茫茫的雪,仿佛無儘的廢墟,而雪堆深處,潛伏著一個個要他們命的怪物。
咚咚咚咚──
聲音再次傳來。那是死亡的前兆。
“等下......你們聽到什麼聲音了嗎?”
“媽的!快起來!快!”
遠方的風聲裡,夾雜著小型機械轉動的低鳴。
士兵們的臉色像凍壞的傷口一樣慘白,他們慌忙舉起武器,將槍口探出戰壕。
——來了。
“它”又來了。
一雙雙布滿血絲的眼睛在驚恐中搜尋著逼近的死亡。
“那邊!在那裡!”
“開火!不快點打就......”
轟隆!!
遲了。
呼喊聲剛落,戰壕的各處已被炸成火海。
“是哥利亞!”
“彆讓它進戰壕!”
咚咚咚咚──
那不是彆的,正是芬蘭軍的哥利亞遙控炸彈車。
這尼古拉·特斯拉親手造出的殺人兵器,塗著雪地迷彩,悄然在冰雪裡突進,猛撲向蘇軍陣地。
“哈卡佩萊!e)”
“哈卡佩萊──!!”
伴隨著巨響,穿著冬季偽裝服、腳踏滑雪板的芬蘭士兵高聲呐喊,手中的“蘇奧米”衝鋒槍噴射出火舌,撲殺向驚惶失措的蘇軍。
“不要慌!要是現在亂了陣腳,等著我們的隻有死路一條!”
一名軍官挺直了身子,試圖穩住人心。
“先整隊,快,機槍陣地重新......呃?!”
砰!
然而,他的話戛然而止。
一個冷冰冰的子彈,精準地貫穿了他的頭顱。
“哈......”
蘇聯士兵們心知肚明。
這世上能在沒有任何反光痕跡的雪地裡做到如此精準狙擊的,隻有一個人。
“是白色死神!”
“啊啊啊!”
“快趴下!”oh?yh?)。
這位芬蘭傳奇狙擊手,在戰爭爆發沒多久,就已經讓蘇軍聞風喪膽。
噠噠噠噠!噠噠噠噠!
“該死,該死!那家夥是什麼怪物?!”
“子彈根本打不中他!”
而芬蘭的天空,也有屬於它的傳奇。
【喂,尤蒂萊寧,沒事吧?】
“哈哈!我沒事,這種瞎眼子彈怎麼可能打中我。你才要小心點,盧卡寧。”
那便是芬蘭第24戰鬥機中隊的飛行員們——arijuutiainen),曆史上非德籍飛行員擊墜數世界第一,被命中次數最少的紀錄保持者。
以及同樣來自芬蘭,另一位王牌飛行員,埃伊諾·安特羅·盧卡寧einoanterouukkanen),在原本的曆史中,他擊落了56架敵機,是世界排名第284,芬蘭排名第三的空戰英雄。
而另一位未來的王牌飛行員,命運多舛的尼爾斯·愛德華·卡塔雅南nisedardkatajainen)雖尚未登場,但在前二人的率領下,規模不大的芬蘭空軍,竟真的在沒有德意誌空軍支援的情況下,狠狠壓製住了蘇聯空軍。
“進攻!進攻!”
“把俄國佬統統趕出去!”
“嘿!奏起波爾卡舞曲!”
“卡累利阿大地啊,那唯一的美好記憶,自心臟深處傳來旋律,演奏者的手指已開始彈奏《謝基耶爾維波爾卡s?kkij?rvenpokka)》!”
依托雪地作戰的天賦、狙擊手與飛行員的英勇、以及讓俄國人都難以忍受的嚴冬,芬蘭軍反過來將蘇軍逼退。
彆忘了,蘇軍才是入侵者。
小國芬蘭,竟能把龐大的蘇軍打得狼狽不堪。
“你們這群飯桶!居然在區區芬蘭丟人現眼!你們還配叫軍官嗎?!配嗎?!”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庫裡克將軍那顆閃閃發亮的禿頭,已經因憤怒漲得比蘇維埃的紅星還要鮮紅。
......
“我真是對你們這些同誌徹底失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