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詹姆斯的多元智慧啟迪
陽光透過圖書館高大的落地窗,灑在林立的書架間。蘇瑤穿梭其中,最後在一個角落找到了關於威廉·詹姆斯的研究著作。她輕輕拂去書上的薄塵,坐到窗邊的位置,準備汲取這位心理學與哲學大家給予人生成長的智慧養分。
威廉·詹姆斯,美國機能主義心理學派的創始人之一,他的實用主義哲學思想在心理學領域也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蘇瑤首先接觸到的是詹姆斯關於意識流的觀點。他認為意識並非是零散的片段,而是像一條連續不斷的河流,這一獨特見解打破了以往人們對意識的刻板認知。
蘇瑤聯想到自己日常的思維活動,那些看似毫無關聯的念頭、回憶和想法,其實就如同意識流中的一個個水滴,相互交融、流動。在創作繪畫作品時,她常常任由思緒飄蕩,從腦海中浮現的兒時故鄉的風景,到剛剛在街頭看到的陌生人的微笑,這些看似跳躍的元素最終彙聚成一幅幅充滿生命力的畫作。詹姆斯的意識流理論讓她明白,這種自由流動的思維方式是人類創造力的源泉之一,不應被束縛。
詹姆斯強調經驗在知識形成中的關鍵作用。他主張真理是對人類有用的觀念,是在實踐中不斷驗證和發展的。這一觀點讓蘇瑤重新審視自己的學習和成長過程。她回想起曾經學習繪畫技巧時,單純地死記硬背理論知識並沒有帶來太大的進步,反而是在一次次實際的繪畫嘗試中,不斷總結經驗,才逐漸掌握了色彩的搭配、線條的運用等技巧,畫出的作品也越來越生動。這正如詹姆斯所說,知識不是憑空存在的,而是在與現實世界的互動和經驗積累中構建起來的。
在探討自我概念時,詹姆斯提出了物質自我、社會自我和精神自我的劃分。蘇瑤細細思索,物質自我涵蓋了個人的身體、財產等物質層麵的東西,這讓她意識到自己對健康的忽視。過去為了追求藝術夢想,她常常熬夜創作,忽略了身體的需求。社會自我則涉及他人對自己的看法和評價,蘇瑤想起曾經因為一次畫展上觀眾的負麵評價而陷入自我懷疑,情緒低落許久。而精神自我是個人內心深處的價值觀、信仰等核心部分,這是她在麵對困難和挫折時始終堅守的繪畫理想。
通過理解詹姆斯的自我概念,蘇瑤明白要平衡好這三個層麵的自我。不能隻專注於精神追求而忽視物質自我的健康,也不能過分在意社會自我帶來的外界評價,而失去精神自我的堅定信念。
詹姆斯還關注情緒與身體反應之間的關係,他提出情緒是對身體變化的知覺。例如,不是因為害怕而顫抖,而是因為顫抖才感覺到害怕。這一觀點讓蘇瑤在麵對負麵情緒時有了新的應對思路。當她感到焦慮時,不再隻是陷入消極的情緒旋渦,而是嘗試通過改變身體狀態來調整情緒,比如進行深呼吸、伸展運動等。
合上書頁,蘇瑤心中滿是收獲。威廉·詹姆斯的心理學與哲學智慧,從意識流到經驗論,從自我概念到情緒理論,為她的人生成長提供了多維度的思考視角。這些智慧如同明亮的燈塔,照亮了她在藝術追求和個人成長道路上前行的方向,讓她更加從容地麵對生活中的種種挑戰,不斷探索和塑造更加完整的自我。
喜歡每天讀百位世界頂級哲學心裡學請大家收藏:每天讀百位世界頂級哲學心裡學天悅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