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號,楊簡和柳亦妃啟程飛往洛杉磯。
《盜夢空間》的後期還是需要他盯著,所以他沒事的時候就過著兩點一線的生活,比弗利山到伯班克,就這樣一直忙到了19號。
19號這天,香江電影金像獎在香江文化中心大劇院舉行頒獎典禮。
楊簡也留意了一下,主要是《葉問》提名了最佳視覺效果、最佳音響效果、最佳動作設計、最佳美術指導、最佳剪輯、最佳攝影、最佳男配角、最佳男主角、最佳導演和最佳電影十項提名。
楊簡沒插手電影獎項的事情,都是讓天眼嘉禾與寰亞、英黃去操作。
最終的結果是十提兩中,《葉問》拿到了最佳動作設計和最佳電影兩個獎項,結果倒也不算差,畢竟是拿到了最終大獎。
拿到最佳電影之後,《葉問》算是在獎項和票房上都獲得了成功,理所當然的,第二部也立馬就提上了日程。
趙聞卓雖然沒有拿到影帝,可是他的事業憑借《葉問》得到了極大的加持,資源也漸漸多了起來。
資本是最為敏感的,你有商業價值,他們跑的比誰都快。
有一個人就非常後悔,那就是甄子聃。當初就是想拉扯一下,沒想到天眼嘉禾轉過頭就去找了趙聞卓。
甄子聃和他的經紀團隊想著拿這事炒作一下,不過一想到周閏發,最後不得不打消了這個念頭。彆說他惹不起楊簡,也不用提中影,就是寰亞和英黃他也惹不起,否則都不用楊簡出手,寰亞和英黃就能讓他吃不了兜著走。
金像獎之後的第三天,《南京!南京!》上映。
與此同時,陸串正式更名為陸串太郎。
上一世楊簡一直不喜歡這部電影的原因很簡單,在那樣一個大屠殺的背景下,陸串竟然還試圖讓華夏觀眾們去接受片中小日子士兵角川的視角以及角川所“施舍”的憐憫和仁慈。
當年那場侵華戰爭,小日子或許的確有角川這樣的人,可是陸串卻將其放大,讓人覺得更像是在替小日子推脫曆史責任,避重就輕,每樁惡行似乎都是形勢所迫,情不得已。
實際上電影中角川這樣的小日子士兵並不具備普遍性,彆說不一定有,就算有,陸串這樣來拍那場大屠殺,屁股就是歪的。
另外,陸串對華夏人物角色的刻畫遠不及小日子角色有深度,且無不自私、軟弱、猥瑣;小日子角川屢經屠殺還無辜如天使,還踏馬用一場自殺來給小日子進行升華。
陸串可能是希望更客觀地表現這場人間悲劇,可如果不對這場大屠殺產生的原因和小日子士兵慘無人道的變態行為背後進行思考的話,將鏡頭對準個彆良心未泯的小日子來進行放大,這就不要怪大家稱呼他為陸串太郎了。
天眼嘉禾直接就沒有給這部電影排片,為了這事韓山屛找過楊簡,楊簡當時就反問過韓山屛:“韓叔,您看過電影,您看了難道沒發現問題嗎?”
韓山屛在電話裡就沒有再說話。
老韓是不找楊簡了,可是陸串又跳了出來,他在采訪的時候直接公開怒懟楊簡,說楊簡這是在明目張膽的打壓他的電影,這對華夏電影行業來說是一種開倒車的行為,還表示大家要有獨立思考的立場。
楊簡也不慣著他,在微博上就發了一句: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
他自己的產業,愛咋咋,關你陸串什麼事?
然後楊簡又發了一條微博——陸串導演是什麼人?首先你是一個華夏人,其次你才是一個導演。當一個華夏導演沒有了正確曆史觀的時候,這讓我有些毛骨悚然。陸串導演無疑將所有的戰爭都推上被告席,抹去戰爭的正義與非正義之分,淡化侵略者與被侵略者的差彆,泛泛地為戰爭之苦而呻吟。你是在為誰的苦難而呻吟?小日子?還是30萬倒在小日子屠刀下的亡魂?亦或者是在為了抵抗侵略者而犧牲和死亡的3500多萬軍民?顯然陸導不是為了我們死難的同胞。
楊簡的這兩條微博無疑將他和陸串都推上了風口浪尖。
陸串隨即就在采訪中回應了楊簡——我要講述的,不是單純的施暴者和受暴者之間的故事,而是兩個民族的共同災難,這關係到我們以何種心態重讀曆史。在戰爭、苦難、死亡、仇恨之外,我更希望觀眾能夠體會戰爭背後的思索、苦難背後的救贖、死亡背後的尊嚴,以及仇恨背後的溫暖。
楊簡又發了一條微博——陸串導演的曆史觀是如此的輕佻。多少年來,那段民族血淚史,那段小日子侵華的史實,一直是橫亙在華夏和小日子兩個民族之間的深壑,這其中的原因我不相信陸導不清楚。我也不知道這條鴻溝什麼時候會被完全跨越,但跨越的方式,不能僅靠博大的寬恕,也絕不可能是被侵略一方的綏靖示好。隻有銘記曆史,把史實厘清,令罪者有足夠自省,才能把曆史的包袱徹底放下,而不是糾結於以何種心態去重讀這段曆史。
原時空,陸串的這部電影在國外上映後獲得了不少好評,而在國內卻遭到極大的質疑。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原因就是大家所站的立場不同,外國人怎麼會對華夏民族所遭受到的苦難感同身受?他們對於這部電影的評價,更多是從藝術、敘事、影像等方麵去誇獎這部電影,可是如果他們以一個華夏人的立場去看,不知道他們還會不會這麼想。
“采用小日子士兵視角更容易使影片被海外市場所接受,這是我采取的一種敘事策略和敘述姿態。”陸串在一次訪談中如是說:“我們沒法認為那場大屠殺中的日軍不是人,這是毋庸置疑的事情,即使在戰爭中,他們也是人的狀態。70年來,我們的文藝作品中,日軍總是魔鬼化的狀態,沒有正麵說過小日子是怎麼回事。把小日子魔鬼化的作品沒法走出華夏,外國人不會相信。”
陸串說的有沒有道理?肯定有。問題是首先要尊重華夏人民的民族感情,其次才是想著怎麼去走出國門,否則走出去有什麼用?更不能用一個善良的個體去取代整體的惡。
當然,十多億人裡,也有一些是讚同陸串的,這個楊簡不去做評價,反正他不會認同。
喜歡這個影帝不務正業請大家收藏:這個影帝不務正業天悅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