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簡洗漱過後,倒頭就睡。
......
翌日,柏林電影宮。
《白日焰火》的首映在這裡舉行。
時隔10年,楊簡攜作品回歸柏林電影節,自然是得到了組委會、影評人、媒體以及各路電影人極大的重視。
10年前楊簡到柏林的時候,他隻是是一個小有名氣的歌手,嚴格算起來,他在影視行業還是個小透明。
10年的時間,說長也挺長,說短也挺短。
沒想到這10年期間,楊簡已經成長為讓許多人仰望的存在了。
歐洲三大全滿貫導演,兩度拿到奧斯卡最佳導演和最佳影片,還捧出了一位奧斯卡影後,沒準這次還能捧出一位奧斯卡最佳導演。
雖說這次他不是電影的導演,但是讓組委會更加重視的是他這次是電影的主演。
這又讓許多媒體想起了楊簡10年前說的那番話,要帶著作品回來,他還沒有拿影帝。
《白日焰火》的的首映被安排在了晚上的黃金時間。
來捧場的人很多,在柏林的華語電影人人悉數到場。
組委會成員、評審團成員,還有各路電影界同行、片商和媒體。
瑪德,人來挺多,熟人也不少,比如馬丁·斯科塞斯、組委會的竹席迪特·考斯裡克等等,楊簡臉都要笑歪...不對,是臉都要笑僵了。
電影的第一個鏡頭,煤炭裡埋著什麼東西,一開始就讓大家產生了想象。
1999年,北方小城發生連環碎屍案,jf在運煤車中發現被肢解的屍體,並通過身份證認定死者為洗煤廠過磅員梁誌軍。
jc張自力參與抓捕嫌疑人時,因疏忽導致同事被殺並重傷退役,從此酗酒頹廢,轉行當保安。
然而,事情的真相是梁誌軍未死,而是殺害了另一名搶劫時失手的同夥,並偽造自己的死亡。他隱姓埋名監視妻子吳誌貞,殺害所有與她有親密關係的男性。
2004年,類似碎屍案再現,死者均與吳誌貞有關。張自力從以前的同事那裡得知後,主動接近吳誌貞調查真相,卻逐漸陷入對她的情感漩渦。
張自力以洗衣為由接近吳誌貞,發現她因五年前損壞顧客的貂皮大衣被勒索,後失手殺死對方,梁誌軍則協助拋屍並假死。
張自力和吳誌貞兩人關係出於各自的目的逐漸升溫,張自力在滑冰、看電影等場景中與吳誌貞產生曖昧,甚至被梁誌軍跟蹤。
jf設下埋伏將梁誌軍擊斃。
張自力通過貂皮大衣中的線索找到李連慶的妻子,發現其經營“白日焰火”夜總會。
他約吳誌貞至摩天輪對峙,迫使她承認殺人真相。
激情過後,張自力還是選擇了舉報吳誌貞。
吳誌貞被捕後,張自力在樓頂點燃焰火。
這是點睛之筆,象征張自力對這段情感的複雜告彆,最終獨自在舞廳起舞,暗示其內心的孤獨與救贖。
電影結束,楊簡、刁易男和倪霓、雷大頭、林大川等人在熱烈的掌聲中走到台上。
今天的楊簡特彆的帥,他還故意穿了一身白色的西裝,就是為了和電影裡張自力的形象產生一種強烈的對比。
嚴格算起來張自力不醜,但是和現在的楊簡比起來,那真是一個在珠穆朗瑪峰頂,一個在半山腰。
瞅瞅吧,哥們兒都犧牲那麼大了,你們不得給哥們兒一個影帝以資鼓勵?
有媒體問道為什麼選擇這樣一部電影的時候,刁易男就自己對犯罪題材的迷戀給出了解釋:“每個人內心都有陰暗麵,隻是沒有契機點燃。抽象來說,人不可能像酒精一樣乾淨,描述這樣的人讓我們感覺自己並不孤獨。”
楊簡則是在旁邊充當翻譯。
刁易男還趁機透露《白日焰火》到孔拍攝出來的不容易:“其實在2005年的第一稿劇本偏向冷色調文藝片,前後出了4個版本的劇本。一開始我都想著是不是要放棄了,直到我抱著試一試的心態找到了楊簡導演,沒想到楊導簡單看了一下劇本之後,直接問我需要多少錢。甚至楊導在忙著拍攝自己的電影還要趕工,就是為了來拍攝這部電影。還是在零下30攝氏度的惡劣天氣下,我真的很感謝他。”
當楊簡翻譯了刁易男的原話之後,台下的外國電影人才知道,原來這麼一部優秀的電影也有這樣的曲折的過程。
媒體接著又問了刁易男這個導演幾個問題後,注意力自然是集中到了楊簡身上。
記者:“楊,10年後重返柏林,有什麼感想?”
楊簡:“感覺很特彆,這裡是我夢想起航的地方。現在回想起第一次來柏林的情景,就像是做夢一樣。夥計,你們知道嗎?當年的我隻有19歲,我都沒想到我的電影能得到大家的認可,這太夢幻了。”
現場又響起了一陣熱烈的掌聲。
記者:“楊,我發現你在電影裡和現在的形象差距是如此的大,你為了這部電影付出了什麼樣的努力?”
楊簡心裡給這位提問的記者點了個讚,好會問啊。
“哇噢,我隻能說太難了,為了契合角色形象,我必須要增重20公斤,但我又是一個非常不容易長胖的人。而且你們知道嗎,在拍攝《白日焰火》之前,我正在拍攝我自己的一部電影,叫做《星際穿越》,進你那會和大家見麵。”楊簡大吐苦水的同時,又趁機宣傳一下自己的新電影:“我們的拍攝也非常辛苦,後來我們還去了冰島進行拍攝。在這種情況下,想要增重非常困難,所以我每天不得不吃大量高熱量的食物。現在想起了,那真的是一段令人記憶深刻的過程。”
現場又再度送上掌聲。
記者:“楊,這一次你沒有執導,隻是演出,感覺怎麼樣?會輕鬆很多嗎?”
楊簡:“當然,在場有許多導演,我不知道有沒有又導又演的夥計。真的,又導又演真的是太耗費精力。這一次隻是當演員,這種感覺太棒了。”
記者:“楊,我想問一個有一點冒犯的問題,這部作品你有插手導演的工作嗎?”
楊簡:“確實有點冒犯。不過我可以很明確的告訴你,我隻是老老實實的拍戲,做一個演員的本分。刁易男導演是一位非常優秀的導演,他早前的兩部作品相信有人看過,我也建議你去看一看,看了之後,相信你不會有這樣的質疑。因為我根本不需要去插手,刁導就有足夠能力拍出《白日焰火》這樣一部出色的作品。”
接下來的時間,媒體們又問了倪霓幾個問題,她在《白日焰火》的表現其實也非常不錯,自然會受到大家的關注。
......
《白日焰火》展映後的第二天,楊簡起床吃早餐的時候邊吃邊看電影的評價和場刊分。
讓楊簡意外的是,《白日焰火》的場刊分有些低,隻有3。
楊簡也沒過多的在意,他相信自己的表演,這一世的《白日焰火》比前世那一版要出色。
場刊的評價有參考意義,但也不是每一次都對,就像各大電影節場刊分最高的電影,往往都會顆粒無收。
場刊的評審團,是《國際銀幕》這份刊物,在世界範圍內找的媒體記者和影評人,這些人主要來自歐洲、北美和南美,都是當地較為出名的,或者是經常參加電影節,在各大電影節已經混臉熟的人。
就柏林電影節來說,最近幾年的場刊評委人員基本上很穩定,隻有微調,換句話說隻要他們自己不突然抽風,每年他們的口味是比較固定的。
而官方評審團則正好相反,每年的評審團成員都是完全不同的,無論男女老少,口味偏好如何,隻要是業內有名,都有可能坐上評審團主席的寶座,所以評選的結果基本上每年都有不同。
官方評審團成員往往是知名製片人、導演和演員,這類人和影評人天然就是對立的,你說誰更懂電影?那其實不好說。
場刊評委偏好藝術創新與敘事深度,如《少年時代》的長期拍攝手法,這部電影拿到了3.7的高分。
官方評審團則是更重視影片的社會意義與文化表達。
反正楊簡心裡穩得一批,穩如老狗。
組委會和評審團都評價《白日焰火》是本屆柏林電影中的一匹“黑馬”,作為今年首部被柏林電影節看重的華語片,組委會曾給出“它是一部極其出色的電影”、“為華夏出現這樣的影片感到振奮”的高評價。
相當一部分歐洲媒體則是認為《白日焰火》是一部“沒有英雄或受害者,隻有人性的妥協”的優秀電影。
參加了《白日焰火》首映的媒體對楊簡的演技倒是高度一致。
“楊憑借出色的演技塑造了一個複雜而深刻的角色。楊飾演的角色是一個頹廢的刑警,滿臉胡茬,眼神中充滿了故事,他就是角色本身,他完美地展現了角色的複雜內心世界。楊在影片中的一段獨舞戲是他表演的點睛之筆,展現了他在角色內心壓抑情緒的釋放...”
“楊在影片中的表演細膩而深刻,獨特而鮮明,展現了他對角色的深刻理解和精湛的演技...”
《白日焰火》場刊分達到3分都算是不錯的了,最慘的是樓燁的《推拿》,隻拿到1.5的場刊分,都不知道樓燁怎麼想。
估計是氣炸了。
《推拿》聚焦的是華夏盲人群體,可能這種文化特殊性沒有被那群歐美場刊評委充分理解,導致評分偏低,否則不至於隻給人家樓燁1.5分這麼低的評分。
在頒獎禮開始前的這兩天也不算無聊,楊簡和組委會的人和評審團的人都吃了幾頓飯,大家聊了聊電影的一些理念、文化傳播什麼的,反正是瞎基霸扯淡,然後相談甚歡。
閉幕式前一天晚上,楊簡接到了組委會的暗示,就是讓他們準備準備,明天走紅毯。
嘿嘿,獎項又有了。
《無人區》那邊沒接到暗示,也就不參加紅毯了,等著蹭楊簡的飛機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