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回去之後,直麵著所有回憶、前妻、他人冷言冷語的襲來,無法逃避、隻能自渡。
直到曲子最後,小提琴的音色也未能柔和起來,這也意味著這些痛苦並不能消逝,結局隻是結局,並不是結束。
第二種類型為讚歌以及無伴奏合唱。這種類型在電影裡總共出現四次,分彆片頭片尾,李剛回到海邊的曼徹斯特小鎮時以及將要離開時的生活剪影。
讚歌以及無伴奏合唱均為女聲,且無歌詞隻用“嗚”或“啊”來進行演唱,音色清透明亮,節奏舒緩柔和。
音樂出現時,電影大多在呈現曼徹斯特海景或呈現李從前在這海上的美好回憶。此配樂與場景結合起來,可以體會到海邊的曼徹斯特這個地方是多麼平和宜人、李對於從前美好又是多麼的懷念。
兩種類型的曲子雖反差極大,但緊貼電影所需劇情。
還有一類就是使用的大師的作品,主要是阿爾比諾尼、亨德爾。
阿爾比諾尼的《g小調柔板》,這首被稱為“最悲傷的曲子”在火災閃回段落中使用,手風琴與小提琴的悲愴旋律與廢墟畫麵結合,將回憶的沉重推向極致。
這首曲子也如同李一樣命運多舛,人們在被二戰期間轟炸的圖書館廢墟中找到它,尋回時僅剩幾張手稿殘片。結合背景加上本身曲子的悲愴,它被名為“最悲傷的曲子”,還曾是根據一戰為背景創作的電影《加裡波利》中的插曲。
而在《海邊的曼徹斯特》當中,這首曲子出現在李和律師談哥哥的遺囑時,他回想起那個絕望的夜晚,所有的美好毀在自己失手造成的火災的夜晚。
手風琴的低音與小提琴的長弓緩緩拉出這段痛苦的回憶,最後電影的畫內聲消失了,隻剩這首曲子與大火後的廢墟。緊接著場景呈現在曼徹斯特的海上,完全不同於先前的寧靜,配合著配樂,海上狂風暴雨、迷霧渾濁、海鳥被風吹得搖搖晃晃......同等悲愴的音樂與劇情相結,能很完美的觸動人心。
亨德爾的曲子在本片使用非常頻繁,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一首來自其經典清唱劇《彌賽亞》的詠歎調:feedockikeashepherd(他將如牧羊人一樣飼養羊群),曲子意為表現出耶穌對年輕、艱苦、悲傷信徒的精神關懷。
這首詠歎調隻用單一的弦樂進行伴奏,柔和舒緩,靜穆又神聖,出現在李的哥哥的葬禮上。配樂出來時,結合那一段慢鏡頭的攝影手法,緩緩展現親友前來吊唁,李與帕特裡克與大家握手擁抱的場景,畫內聲再次消失隻有這首詠歎調。
這首配樂的出現一是寬慰了哥喬,這個還不到50歲的男人一生做過太多善事,是一個好哥哥,也是一個好父親,還是一位好朋友,過早去世太為悲憫;二是關懷了李和帕特裡克,叔侄二人在葬禮中其實是不自然的。
相比哥哥的去世他更走不出自己的困境,麵對如此多的人李甚至不能處理好自己該悲傷的表情。
實際上,他已經喪失了這種能力。
而所謂耶穌,隻能為你禱告不能幫你麵對。
爵士樂也被多次運用在《海邊的曼徹斯特》中,場景幾乎都在酒吧。
爵士樂獨有的慵懶輕鬆是不太契合這部電影整體格調的,也是真實的李不具有的。
可隻有在被酒精麻醉後,李才敢奮力釋放自己,而釋放方式卻同樣消極,便是打架。
在前後兩次酒吧場景中,李都掄起手臂打向陌生人,就好像他打的並不是人,而是自己的命運。
亦或是,李想挑動彆人來打自己,這樣反過來就稍稍緩解了自己的自責。
在李和他人打架時,楊簡使用的爵士樂就愈發輕快。
這樣的設計一來更具真實性,還原了酒吧的氛圍;二來李的確在打架中釋放了自己;三是這種輕鬆的呈現可以減緩打架本身的衝擊,兩種相反的情緒中和起來更貼合影片壓抑的氣氛。否則觀眾可能會被打架與爵士本身吸引,而不能專注在人物本身的激蕩中。
在火災閃回中,古典樂的莊嚴與廢墟的慘烈形成張力;而帕特裡克青春躁動的樂隊場景搭配歡快音樂,實則掩蓋喪父之痛,暗示角色偽裝的情感。
另外,海風聲、冰球場撞擊聲等背景音效被特意放大,既還原小鎮生活的真實感,也隱喻李內心無法消解的孤獨。
痛苦無需被美化,真實自有其力量。
最關鍵的一點,對於李的遭遇,觀眾們很難有同樣的經曆去感同身受。
而配樂像是一間屋子緊閉的門窗,牢牢鎖住了這些痛苦,誰也無法逃開。
《海邊的曼徹斯特》像一貼密閉空間煎熬的中藥,苦味一直無法揮散。
楊簡覺得他這一版比前世那一版還要“致鬱”,實際上就人物氣質的差距,掛逼肯定是要比卡西的表現出色的多。
嘿嘿,這回要狠狠地“致鬱”一回親愛的怨種觀眾們了。
這下好嘍,你們有福啦!!
下午的時候,楊簡還是想起了昨天張彤彤提到的事情,想了想還是上樓去看一眼。
......
12樓,休息室,此刻坐著好幾位年輕演員,都是來爭取秦風那個角色的。
實際上,現在就剩下秦風這個角色的演員沒定,其他的角色都已經定了。
幾乎都是原班人馬,就是托尼那個角色從馬浴柯換成了林大川,北哥的演員從小沈陽換成了雷嘉音,阿香交給倪霓去飾演。
黃蘭登依然是陳賀,坤泰還是肖央。這倆人的確還是這倆角色最優選擇。
秦風那個角色為什麼不直接找劉浩然?楊簡也想看看有沒有其他人適合這個角色,這算是一個小趣味吧。
劉浩然是陳思成公司的簽約演員,要是可以,他才沒興趣替陳思成培養演員。
要是沒合適的,那也隻能用劉浩然了。
楊簡來到12樓,路過休息室的時候,敲門進去看了一眼。
好家夥,幾個年輕演員就像是見到高中時期的班主任一樣,一個彈射就站起來了。
“師哥好。”
“楊簡導演好。”
叫什麼的都有。
楊簡掃了一眼,幾乎都是熟人。讓他意外的是張一衫、李獻這兩個直係師弟也來了。
問題是,這倆年齡不太合適啊。
看到一張麵孔的時候,楊簡不著痕跡的挑了挑眉,他看到了吳那啥。
“行了,你們坐你們的,我隨便看看。”楊簡擺了擺手,轉身又出去了。
等楊簡離開休息室,過了大約一分多鐘的時間,幾個年輕演員這才輕手輕腳的開門看了看外麵,然後又關上門,一副如釋重負的樣子。
“我靠,等一下不會是楊簡師哥親自麵試我們吧?”張一衫拍了一下李獻問道。
“我哪裡知道,不過大概率是的。”李獻其實也有些擔心是楊簡親自麵試,自家師哥氣場太強了。
“你們見過楊導嗎?”另一個年輕演員問道,他叫做楊陽,是新一代軍藝校草。
“見過,我們學校60周年校慶的時候,師哥也回學校參加了。”張一衫回道。
聞言,另一個年輕演員和楊陽也是滿臉的羨慕。
“真羨慕你們,我還是第一次這麼近距離的見到楊導。”說話的是吳那啥,似想起了什麼,又懊惱的說道:“哎呀,剛剛光顧著緊張,都忘記找楊導合影了。”
其他人都是無語,你是來試鏡還是來追星的?
吳那啥最近正準備和傻帽解約到華夏發展,正好遇到這次難得的機會,肯定要過來爭取一下。
其實一開始吳那啥的媽媽知道天眼影業有新電影在選角,一開始的時候她認為自家兒子人氣高,想要聯係天眼影業這邊,甚至想要直接聯係楊簡,看看能不能直接拿到角色,不過她壓根就到不了楊簡這裡,甚至問了京圈裡的一些人也沒用。
後來沒辦法,實在是眼熱天眼影業的資源,更眼熱楊簡在好萊塢的資源,所以也沒端著,按照正常試鏡流程走。
選不上沒什麼,但是萬一被選上了呢?不說一飛衝天,起碼也是能嶄露頭角,還有一個靠山了,說不定還能接觸楊簡混一混好萊塢。
另一邊,楊簡來到麵試的會議室。
看到大家要起身,楊簡直接手勢壓下,示意他們繼續,他自己找個位置坐下。
正在麵試的也不是彆人,就是劉浩然。
楊簡還奇怪,剛剛在休息室沒看到劉浩然,原來是正在麵試。
可能是剛剛已經問過了一些問題,這時候饒小智給了助理有一張紙條。
“上麵是題目,給你3分鐘的時間。”看到劉浩然拿到了紙條,饒小智開口說道。
3分鐘後,表演開始。
表演的題目也不是彆的,就是《唐探》開始秦風麵試的那一幕。
很快,劉浩然表演結束,饒小智也沒繼續問問題,隻是讓對方先回去,明天會通知結果。
“楊導,你覺得怎麼樣?”饒小智問道。
“你覺得呢?”楊簡反問。
“還算不錯,雖然有些緊張,不過和劇本裡的角色人物還算契合。”饒小智想了想說道。
楊簡起身,微微頷首:“嗯,要是後麵沒有比他更出色,就用他吧。行了,你們繼續,我回去了。”
“簡哥你不再看看?”文木野又問道。